时而生发的分享欲
今日又翻出来公众号想着写着什么,随即看到名称的变更,
2017年08月15日 注册“MI小店锦州服务站”;
2021年06月23日 “MI小店锦州服务站”改名“壹鹿心舍”;
2022年12月04日 “壹鹿心舍”改名“沐沐心灵”。
我们的名字叫“年轻”,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我们不断向前,
去探索、去改变、去拼搏。
“我们的时代来啦”。
被小米的一条视频所激励,是这个公众号的第一条内容,
同时也是真正走上心灵践行的开始,
为了兴趣而付诸实践。
当时的我,好像离“现实”很近,同内心很远,
只是想做些改变,却不知道方向在哪,
隐隐的跟着“内心的认同”亦步亦趋。
“壹鹿心舍”改了名字,没有更新任何内容。
追着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人行动的轨迹,
学着他们的样子做分析。
模仿着维克多·弗兰克、罗洛·梅、欧文·亚隆等人的思想去思考。
学习着循证体系的决策与技术。
好想分享这些内容,令我兴奋且滔滔不绝的内容,
同时,心中有顾虑,
“我的内容足够严谨,准确么?”
“壹鹿”,一路。行走在路上,践行在心灵。
一路上遇见的所有人,或长或短的陪伴。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反思,再一次回归自身,
“沐沐心灵”遵循感受,追随生命状态的指引,找到人生的方向。
让自己慢一点,宽一点,自在一点。
梁冬在《国学堂》中提及过“生命质量”,借用物理学公式推衍出,
生命质量=生命长度生命宽度生命深度*生命密度
“宽”字,做动词时,意为“使之宽”。
做形容词时,意有舒松,舒缓的感觉。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在注重“结果”的当下,急功近利的背景下,“宽”这类的心态何其之难。
短期目标感,消耗的是获得持久的可能。
短时刺激使人疯狂,促人上瘾,失去的却是同生命的感知,与意义感的失联。
简单的说,就是“什么是值得去做的”。
2022年末参与策划“精力管理”践行课程,
体悟最深的策略之一是长期目标驱使行动的策略---易启动、有弹性、有新鲜感。同时与意义感对应,“一生行动”。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凭借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成了极少数的幸存者。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倦怠的学生,还是职场里看似体面的中、高层,生活状态非常差,幸福感很低。访谈后总结会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自己像永动机一样,不停学习/工作,使劲、拼命,就好像本应如此,一直如此。时间久了,也不知道这样做下去到底为了什么,总之就是要做。”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做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是幸福感的重要 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自问,“什么是值得去做的?”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是儿时,躺在书店的书架上的自己,随后再喜津津地分享自己读了什么的样子。热爱与稍纵即逝的激情不同,热爱是可以持续一生。而这一次重启公众号的决策,来自于希望,而非恐惧。热爱并不意味着做得好才配得上,只要享受其中就可以,并不是必然要成为他人眼中的高手或是其他什么样子,只需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一点,能够和他人分享更多一点。假若他人在我的分享中获得什么,反馈给我,收获到的岂不是不止双倍的快乐。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未来有太多的无法预测,疗愈焦虑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行动中获得掌控感。我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需要平衡,就像我们的身体要维持内稳态一样。环境失控,内在就要获得掌控感。时代是快节奏的,我们就试图让自己慢下来。慢生活不是懒生活,不等于没有效率的慢动作,放慢的是心态,放慢的是姿态,放慢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是恰到好处的自尊水平,是涵容焦躁不安的心理空间,是不受环境影响的心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