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个思想活。没有思想的教育,一定是站不住,走不远的。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在质疑“他者”中形成己见;在反思“自我”中修正认识;在融合“新知”中完善主张;在书写“经验”中凝炼思想。
语文教师的四种修能:读书,阅世,说文,弄笔。
文本解读必须克服三种心态:懒,粗心,自满。
课堂提问“五忌”:忌浅,忌露,忌奥,忌晦,忌碎。
讲解课文“五不”:不离书,不空浮,不繁复,不含糊,不旁逸斜出。
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贯穿于自然生命体的成长过程,必须摒弃那种漠视生命存在的教育,将教育的本体指向由具象的师生行为,抽象到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教育的本体是生命,教育的形式是影响,教育的意义是改变生命。
生命恰似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片峡谷,“生”是起点,“命”是终结,而连接这起点和终结的便是教育。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教育对人的影响,实质就是唤醒人的意识,激发人的精神;丰富人的情感,启迪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生成人的智慧。教育就是点燃精神、点悟心灵、点化智慧。
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如何充分生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助力生命自信,使教育对象能够从容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学校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而要给他们“带得走”的教育。
正确的教育是引导孩子们相互提醒,很多时候它的力量要比教师强大的多。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体验和研究的过程中学习。
学生是有想法的,学生的想法不是无中生有,当学生的想法与老师所想产生对立的时候,老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扭”过来。愚蠢的老师是通过罚站或罚抄等强制手段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这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难以持久。试想,在没有意思的课堂上长期坚持认真听讲,让学生做到着实不容易。聪明的老师则通过改变自己,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课堂变得有意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悄悄地改变学生。
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想法对立时,教师的教育是不会产生正作用的,相反很有可能会产生负作用。教师不能首先要求学生单方面地改变,而恰恰需要首先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学生。学生的想法是否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我们如何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