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书法创作亦有可观成就。
张怀瓘《书断》云:“太宗书受之史陵,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
宋人朱长文《续书断》说太宗“翰墨所挥,遒劲妍媚,鸾凤飞翔,虬龙腾空,妙之最也”。
其书法作品传至今日的刻本遗迹有《晋祠之铭并序》《屏风书》《温泉铭》以及行书《两度帖》和楷书《五言秋日效庾信体诗帖》等。
(唐)唐太宗《温泉铭》精拓本
《温泉铭》是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所创作的一件作品,温泉在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地近长安。
刻石久已不存,有初唐拓本在清朝末年发现于甘肃敦煌鸣沙山千佛洞石室中,旋即被法国人伯希和得到,故该拓本今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且前半部分已经残损,仅存48行。
《温泉铭》由太宗亲自撰文并书写,是年李世民51岁,武功文治大功告成,王者风范借书法艺术表达出来,故而,所写此一行书碑刻,笔力雄健、气势不凡。
(唐)唐太宗《屏风帖》
唐太宗另有《屏风书》传世,这件作品据《唐朝叙书录》记载: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因知此《屏风书》的创作时间在公元640年。可惜楷书部分未见流传;草书真迹传至南宋,于泰和四年(1204),由王允初在浙江余杭摹勒上石,后世翻刻多据于此。
贞观十四年(640),李世民43岁,他开疆拓土,削平了高昌割据势力。盛世曙光初露,朝野上下,气象一新,这种昂扬的精神反映在书法艺术里,自然有一种恢宏的气度和豪迈的激情。
(唐)唐太宗《秋日帖》
而李世民一直在追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风神境界,表现在他的草书里,虽然略有一些模仿的痕迹,其豪迈的雄风壮气与王书的典雅蕴藉相较,也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唐太宗亦擅作“飞白书”,《晋祠之铭》碑额即是太宗飞白书石刻,可见其自矜与自负之意。
史载,贞观十八年(644)二月十七日,太宗诏群臣赐宴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书,群臣乘醉就帝手中竞取。”
有个散骑常侍叫刘洎,因为争抢不着,居然登上御床,从太宗手中抢得一纸。别的大臣得不到,就告他的状,说刘洎擅自登御床,其罪当诛。太宗却笑着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并未怪罪他。
唐太宗武功开国,再施以文治,君臣一体,共作笔墨之舞,由是推动唐代书法艺术走向昌隆繁盛,与此实大有关系。
(唐)武则天行书《太子升仙碑》
太宗之后,武则天也是一位笃好书法的女皇帝。
唐代的帝王如太宗、则天皇帝、玄宗、睿宗、肃宗等,都是书法艺术的实践者,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武则天更以草书写《太子升仙碑》,又可谓是她的创新了。然而,碑以篆书、隶书、楷书写之,其目的是让人易于辨认且显示其庄重与可久传之意,以行书、草书勒碑,如纯为了艺术的表现,未尝不可,倘以之作铭记事则未必妥当。
后世碑版不以行、草书流行的原因就在于此。以此视之,太宗、武皇的所谓“创新”可谓得失参半,但其倡导书艺、造成一代书法艺术繁荣昌盛之功则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