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准备观察的动物是蜗牛,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平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睛、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
这节课感觉时间不够。由于孩子们观察课比较激动,教学活动中组织纪律花的时间较多。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什么都去指导。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不过这些想法,还需要多实践,才能知道适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