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倾听汤瑾老师带来的以“童本取向,思趣写作”为主题的讲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写作教学经常进入困境。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一直让我很困惑。
汤老师提出的“思趣写作”,立足儿童本位,重在激发,指向儿童,指向生活,指向实践。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创设交际性语境、构建体系化内容、设置游戏化活动、构建支架式写作四步来实施教学的。童本取向: “凸显教学的对象,尊重儿童的特质,选择合适的教学,促进自主的发展。”;统编本习作三个指向: “指向儿童,指向生活,指向实践”。课堂实施路径: “情感高投入,思维高运转,技法高站位。”
这样的探索思路,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不仅是作文,整个语文都是指向生活的,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学习新知必须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不会写作,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无法把已有的生活材料与作文主题连接,更别提转化为习作,那么“思趣写作”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汤老师展示出的团队进行的各类习作的教学案例,从情境到话语体系到游戏设置到习作支架可谓是细致具体,令人叹服。教师前期的准备已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开了思路。
其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汤老师所讲的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经常是我教学中忽略的环节,部编教材在每次的习作中明确评价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因为时间或者不知如何操作忽略这一环节。汤老师提供的评价方式让我收获很大,每次习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次的“思趣写作”也让我想到了假期所看的《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这本书中所讲是将绘本与习作相结合,加上汤老师提到的包含绘本在内的各种支架,朋友圈、讯飞语记的运用等手段,再次让我感受到教学资源的广阔及教学创意的魅力。
不过令我困惑的是:如此精细的设计,是否成为了框住学生的框架,长期以来,如果学生脱离了这样的引导,是否可以独立地完成习作,是否形成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