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年少只是听懂一首歌曲,读懂已是告别爱情的书

去年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么称呼,很怪,但我习惯了)胡歌出演的《猎场》火了,上演了男人版的杜拉拉升职记。

虽然无法和胡歌出演的《琅琊榜》相提并论,但也让一本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这就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如果看懂了这部电视剧,你就会明白这本书出现的重要性。

罗伊人说郑秋冬跟渡边君一样,并不是说他们的性格相似,而是郑秋冬也是一个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的人,无法看清楚自己的价值。

郑秋冬大学毕业去尼泊尔倒腾冬虫夏草,想走赚钱的捷径入了传销团伙,甚至从监狱里出来后,冒用覃飞的身份找工作,跌跌撞撞,一晃就是到了三十出头了。

其实,郑秋冬的内心是迷茫!

是的,正是胡歌演绎了渡边君的生活。

其实整部电视剧让我也明白了读《挪威的森林》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轻易地获得“间接经验”,也就是从别人的经验里吸取教训。

罗伊人虽然文艺,但是她的内心非常的清醒,每到一处人生关键时刻,她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第一次看完这本书,已经是去年的时候,说来也巧,2017年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出版三十周年。

虽然村上春树保持一贯低调的生活哲学,但是难以抵挡其作品这三十年的畅销。

村上春树1949年出生,已经年近古稀之年,但看的照片,根本无法和七十岁的老人相提并论。

这也得益于他常年把跑步和写作看的同等重要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感慨,中国作家包括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是用生命的耗费去写作,乃至为作品献出生命。

而村上春树也是用生命去写作,所不同的是耗费生命很小,依然把写作和健康看的非常重要。

虽然村上春树头发有稍许发白,但是眉宇之间透着锐气,脸上的皱纹几乎看不见。

这些年,他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是写作从未停止。

去年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刺杀骑士兵团》,可谓是笔耕不辍。

这些年围绕着村上春树的话题,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陪跑者。

就像他一直在坚持跑步一样,没人知道村上春树在陪跑和失败之后的心情,

或许不用知道,因为他已经在自己的书中《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告诉了答案。

写作和长跑互为比喻,可以互相借鉴。比如写长篇小说和长跑,都需要专注,都需要忍耐,都需要心无杂念。

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活动,其实是很相关的。

我想村上春树给所有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的私人生活虽然很低调和自律,但是他的作品像火一样燃烧着每个读者。

就说白烨:《挪威的森林》“以纪实手法和诗意语言”注重表现“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

《挪威的森林》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之所以影响深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通俗而完整的爱情故事,所谓通俗就是没有奇奇怪怪的情节,读起来毫不费力;

完整则是因为这部小说不像村上其他的作品那样采用拼图式、跳跃式的结构,而是基本按照时空顺序和人物的性格逻辑步步推进。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村上春树除了能写出精彩的小说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御用中国男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个中国男人三十年来,坚持的翻译,或许村上的作品会晚几年在中国流行起来。

这个男人就是林少华。

他是包揽了所有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文版的翻译。

就像他在《挪威的森林》序言写的一篇文章《村上春树何以为村上春树》那样:

读村上的文章,我们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使我们自己。

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

村上春树在林少华心目中是完美的,村上春树虽是作家,却很少与文坛打交道,不属于任何作协组织,不喜欢出头露面---不上电视,不大让人拍照,不出席报告会。

林少华在最开始翻译《挪威的森林》时,也算是对它“网开一面”的,这倒不是因为不屑一顾,而是因为直到翻译这本书时,他对于村上春树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

林少华回忆说,《挪威的森林》日文版出版一个月后,也就是1987年10月,他刚刚开始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留学生活。

那时,他一门心思想当像那么一回事的学者,写两三本学术专著,“往桌上一放,把周围的同事吓得半死”。

他调侃道:“当时不看的,大概也只有我这个日后成为这本书译者的人。”

就这样,林少华开始了和村上春树的“三十年长跑”。

他眼看着《挪威的森林》如何从不入流的“地摊女郎”变成陪伴小资白领们出入星巴克的光鲜亮丽的“尤物”,进而升格成半经典性世界文学名著。

他也眼看着村上春树从刚开始的冷门变成日语文学翻译领域炙手可热的“大蛋糕”,进而引发围绕村上春树翻译风格等展开的诸多争议。

虽然如此,上海译文出版社及该社文学编辑室编审、村上春树作品系列编辑沈维藩一直坚持用林少华的译本。

在沈维藩看来,开“林家铺子”,着实是因为林少华文笔好,能赢得读者的心,他表示:“有的人从纯翻译的角度,认为林少华译得不太忠实。但我们出版的是小说,不是教科书。

林少华懂得文学应该怎么翻译,他能用漂亮的汉语把它译出来。”

拼多多

广告

查看详情

自然,林少华有自己独到的翻译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心得体会。

他说,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汇、语法、语体的对接,而更是心灵通道的对接、灵魂剖面的对接、审美体验的对接。“

换句话说,翻译乃是监听和窃取他人灵魂信息的作业。我倾向于认为,一般翻译和好的翻译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着皮毛转述故事,后者窃取灵魂信息,为重构审美感动。”

书写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传奇

事实上,上海译文出版社坚持把“林家铺子”越开越大,归根结底还在于林少华的翻译固然有一些争议,不可否认的是,他迄今翻译的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的40余本村上春树作品,总体而言都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所以,即便每次去书店都见到“一红、一绿”上下两册《挪威的森林》各带一条金灿灿的腰封,摞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即便明知这本书当时已经红到万人空巷,无人不看的地步,他也是不看的。

所以林少华翻译的《挪威的森林》这本译著也被旅美学者李欧梵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名著之一。”

以林少华的理解,村上春树作品似乎包含了某种破译心灵密码、沟通此岸世界至彼岸世界的神秘力量。

《挪威的森林》的意义,或许在于如历史学家袁伟时所说,这本书里体现了对于个人主体性的尊重和张扬,逐渐形成社会共识和风潮后,将有助于推动多元化社会的形成。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日文版初版后记中声称的“一部极其私人的小说”,就有了更具广泛性的价值,也诚如他所期望的那样“会凌驾我个人而流传下去”。

本书的开篇是以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开始的,37岁的渡边正在飞机上等待降落,这里是德国的汉堡机场。

飞机的扬声器中流出的背景音乐是甲壳虫乐队的那支《挪威的森林》,那是贯穿他整个青春期的一首音乐,此时听来比往日还要更加强烈地震撼他的身心。

其实这段描写更是在复盘村上春树去欧洲的故事, 这首曲子《Norwegian wood 》给予了作者极大的灵感,那是一种微妙的,无以名之的感受。

1987年村上春树就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青春恋爱小说。

村上春树后来回忆极力否认自己和渡边就是以个人的说法,但是无可否认,渡边就是他的影子。

这种描写和否认在古今中外的作家中很正常,包括中国民国大作家钱钟书也是如此。

他在上海租界很小的阁楼里写《围城》时,就给予方鸿渐很多自己的影子。

虽然很多读者都认为方鸿渐就是年轻的钱钟书,但是他极力否认,为此杨绛先生还在小说后面做序,解释了这个问题。

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但后来木月自杀了,直子一人生活着。

一年后,渡边同直子巧遇开始了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阴翳。

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还认识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离开前渡边表示永远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馆渡边结识了绿子,因为绿子问他借了《戏剧史II》的课堂笔记,以后就渐渐熟络。当绿子的父亲去世后,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显得十分清纯活泼。

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

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虽然村上春树一再刻意完成对意义的消解,但是从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出场人物的自我救赎的成功与否中我们看到。

玲子和渡边的自我救赎成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对他人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拯救。

这也是小说《挪威的森林》未曾消解掉的意义。青春述茫的救赎之路不是两性的情爱,而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

这是因为这一切的根源,并非人的自然属性所致,而是人的社会属性使然,是这个冰冷冷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作祟。

年轻一代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

他们不再面临困难,相互之间难以交流,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在世界范围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

《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她最初的恋人木月所以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无非是两人一直处于近乎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无法同纷繁复杂的外界沟通。

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木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

作家以苍凉悲壮的笔触着意刻划渡边与直子之间委婉缠绵的精神苦恋。“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

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

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挪威的森林》 只是村上春树的一本经典的书籍,其他的书籍也值得去读。

虽然这本书已经三十年了,但是它的畅销说明一直影响着每一代年轻人。

当下的年轻人被电子设备和宅家所束缚,已经在大都市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渡边和直子呢。

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彼此陌生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朋友而聚集在一起,但是,当那个朋友离开后,这个失去了最初关联的朋友圈还能够继续保持吗?我们期待下一期的共读。

评论家白烨:《挪威的森林》“以纪实手法和诗意语言”注重表现“少男少女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对于纯真爱情和个性的双重追求……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而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

听的懂最早的甲壳虫《挪威的森林》,伍佰的也能朗朗上口,但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确实需要一生去读,以为它是我们告别青春和爱情的见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3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61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89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42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4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8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6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6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