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主题“十月写点什么”)
10月份应该写点什么呢?我想应该要有清风,要有月。要有佳肴,要有酒。要有瓜果,要有花。要有山,要有水,要有高歌,要有美。要有比赛,要有红,要有泪,要有龙,要有健儿和英雄。
可是兴致刚起来,就感觉词穷了。任我内心有千言万语,有波涛汹涌,都不知道从何说起。
最近时不时的会关注亚运会的比赛。真羡慕那些运动员,小小年纪就可以披上五星红旗,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在和平年代,只有看体育比赛,看颁奖仪式时候,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才会激情澎湃,激起内心中的爱国情怀。
人生当中有过一次这样为国争光的荣誉时刻,够吹一辈子的了吧。
体育明星非常符合我心中的英雄形象,他们为了胜利的这一刻,经年累月的不懈训练。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佩服他们平时艰苦的训练,也羡慕他们超出常人的天赋。体育本就是一个吃天赋饭的项目。如果天赋不够的话,任凭多少超人的训练和坚持,也难以达到世界顶峰的,因为这毕竟是与世界上最优秀最顶尖的运动员比赛。
跳水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中国队的传统强项。能进入国家队,在中国的跳水界出类拔萃,基本就是是世界顶尖级的水平。
从看郭晶晶,吴敏霞到如今的张家齐,陈禹锡和全红婵。看跳水比赛就像是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世锦赛,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大赛就像是华山论剑。看各路高手,齐聚一堂,一决胜负。
全红婵让我想到的是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心思单纯,年少却身怀绝技。因为对于武学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受外界干扰,潜心钻研和坚持修炼,一出江湖,就一骑绝尘。
全红婵的讨喜一方面是她的跳水天赋百年一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另一方面是她出生寒微,让我们普通的人和普通的孩子非常的有代入感。
她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在她成名了之后的一次报道中,说很想去游乐场玩,想去看动物园。以前从来没有去过,看的不免让人心酸。如此小的,如此普通的一个要求却一直没有实现,真想带她去实现。可是她也是幸运的,有人发现了她的天赋。她也没有辜负恩师的知遇之恩,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国争光。他的天赋异禀和他的普通出生,再加上天真质朴的性格,很快让吸引了众多粉丝和支持者。
其实好多小说,好多影视剧,好多故事里都有这样的人设。当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真的在出现我们一眼前的时候,怎能不爱呢?
这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在写故事,写小说中的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有反差。普通人的日子平淡如水,要是看的故事也依然平淡如水。那多乏味啊滋。
不过我又不想让故事一味的出奇,因为故事一旦太出奇的话就会显得假。要使其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人物,可不能凭空在脑子里想,一定要有原型。如果凭空想的话就很容易假。
这让我想到最近听的一本书,就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书中写了好多好多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也发生了不同的故事。人物和人物之间又有关联,有的是深关联,有的是浅关联,有的虽然没有关联,但仍然在同一个故事世界里。
小说感觉那些人物是想到哪,就讲到哪。讲着讲着就到另一个岔路上去了。讲到那个岔路上,然后又寻根溯源,把原来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出来。这种讲故事的手法,让我感觉他讲的一定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最起码有一个真实的原型。
一开始听的时候感觉有点乱,因为人物太多了,一时反应不过来。很多时候听到了后面才想起前面若有似无的讲过这个人物。这不由得让我对作者表示佩服。
刘震云似乎可以捕捉到每一个人物的特点,他都讲得生动有趣。他讲故事的手法有一点像我爷爷。
我爷爷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从来不讲家长里短,他也讲家长里短吧?但是不讲自家的家长里短。奶奶要是想跟他商量今天晚上吃什么喝什么?他从来不会搭腔。跟他商量明天如果不下雨,在家里把沟修一修,他也不搭腔。奶奶以为他听不见,就会反复的说道。爷爷听了几遍,听烦了之后,不声不响的就走了。总之没有一个反应。到了第二天,要是下了雨,他果真在家里把那个沟修好了。
他就像刘震云在故事里说的一样,奶奶总是想和爷爷说话,但是爷爷跟奶奶说不上话。爷爷不仅跟奶奶说不上话,跟爸爸也说不上话,跟妈妈也说不上话,倒是跟我说的上话。因为我也不聊家长里短,也不聊晚上吃什么,明天干什么。我爱问他从哪里来?问我外公从哪里来?问问村里的老王从你来?有老何家里从哪里来?
爷爷对此总是跟我细细的道来。他跟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讲的非常的详尽。比如说村里的老王是哪一年来的,来的时候家里有几口人,来了之后跟谁聊得来,后来怎样娶了媳妇,娶了谁家的女儿,这家的媳妇有什么秉性,家中是什么来路,然后生了几个儿子,生了几个女儿,他讲的非常的详细。
就像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的讲故事方式。他可以顺着一个话头一直讲,讲到了我不认识的人,我会插几句,问他某某是谁?然后他又会说这个人与我认识的某个人是认识的。他的话茬会从另外那个人转到我说的这个人。然后又将我认识的这个人的前世今生一一道来。
经常我听得起劲的时候,奶奶从身边路过,白爷爷一眼,说他就知道讲这些没用的事儿。爷爷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跟我讲。
我就这样,从我还没有记事起,就开始听他将十里八乡的人和故事。我觉得其实普通的人虽然普通,但是人和人之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高矮胖瘦上,更多的是在性情上。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绕,那么错综复杂。
《一句顶一万句》里,卖豆腐的老杨性格特点是爱占便宜。只要是有点便宜,他就想去占。他觉得,只要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但他又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所以非常佩服赶车的老马,因为老马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老马看人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十年以后,看事可以看到这个事的前因后果。
尽管老马不喜欢老杨,但是老杨总喜欢去找老马出主意。老马出的那些主意有几件都是歪打正着的。就比如给老杨的大儿子杨百业的婚事。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镇上一个大户秦掌柜嫁女儿的事。简而言之,秦掌柜本将女儿嫁给另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可是那个人家道听途说,听说秦掌柜家的女儿少了一只耳朵,觉得欺骗受了欺骗,那个青年一走了之,躲了起来。毁了这桩婚。
秦掌柜一气之下,不等对方反悔就退了婚。而且秦掌柜的女儿也很有主意。她是一个读了些书的女子,而且看了很多明星清传奇小说,诸如《聊斋志异》,《西厢记》之类。书中总是看到富贵家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一个贫困贫苦的小子。而且这个贫穷的小子为人善良,生的倜傥。因为有这种想象,她于是也效仿了小说中的富家小姐,传话出去,只要是愿意娶她,她也看得上,无论贫贱她都愿意嫁。
别人家都觉得这件事情是秦家意气用事,当小姐提出的这个话茬,也当做一句玩笑,没能当真。可爱贪便宜的老杨没有想那么多,觉得这是一庄便宜事,于是就去找老马商量。而老马觉得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前去提亲,肯定会被拒绝,自找没趣。可他却想让老杨去出出丑,碰碰壁,怂恿老杨给他大儿子去提这个亲。可没想到老杨敢去提,秦家的女儿也敢答应。歪打正着的成就了这一桩婚事。
秦家小姐其实见过杨百业到自家卖豆腐,觉得他是一个憨厚不错的小伙儿。而且他卖豆腐的时候,经常3毛3只收3毛,觉得他是一个大气会做生意的主,觉得他人是不错的。
可她没想到的是,杨百业卖豆腐,3毛3只收3毛是为了与他爹老杨置气,暗中报复老杨。
秦家女儿嫁了过去,在婚宴上看到穿着不合身新郎服,窜上窜下像只猴的杨百业的时候就心凉了半截。杨百业看新娘心事重重,猫在她耳边身边说了一句悄悄话:“说这些年我悄悄的背着我爹占攒了一点体己钱,别担心以后过过苦日子。”秦家小姐心就全凉了。那才子佳人的书害死人啊。
杨百业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叫杨百顺,小弟弟叫杨百利。杨百顺就是书中的一大主角,后来改名叫做杨摩西,然后入赘给了吴香香,又改名为吴摩西。
杨百顺的故事讲得很细致,从他如何与父亲不对付,然后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后去学杀猪,如何得罪了师傅老曾,然后又去学染布,最后跟了神父老詹,然后又去挑水,因为演了一出社戏,被看中去了县政府种菜,这一系列写的非常的细致。
他的小弟弟叫杨百利,是一个爱喷空的人,我也是在这本书中知道了什么叫喷空,大概意思跟吹牛差不多。
这些故事看似稀松平常,但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又有不尽相同的经历,再加上他的描述显得很有趣。他就是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各种不同的差异,然后这种差异又让人信服,觉得非常的真实。
如果刘震云只是一味的讲故事,那就跟我爷爷的水平差不多。但是刘震云毕竟是大师,他从这些故事中提炼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就是故事中还有很多蕴意,这也是小说与故事的根本区别。所以刘震云是大师,我爷爷只是我爷爷而已。
10月份我要写些什么呢?我想通过慢慢的讲故事,慢慢的学会写小说。写短篇小说,写中篇小说,再写长篇小说。这大概是我要写下去的方向,可至于每一步怎么走,那只有走到那一步才知道。
我洋洋洒洒的写了3000字,算不上故事,更不是小说,只是碎碎念罢了。碎碎念就像一些零零碎碎写故事的过程。我听刘震云说,电影是一个作品,而小说是一个过程。我觉得写碎碎念就是写小说的一个过程和心历路程,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反思和探索,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