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毕业那年,我问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回答是:文学,还有文字。我很喜欢文学散步时的轻松快乐,喜欢操控文字时的驰骋洒脱。
虽然很多人说这个专业没有钱途,但我确实是发自肺腑的喜欢,没想太多未来,只是单纯热爱。在那个身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的时代,我能想到的唯一途径,只剩考研。
毕业后考文学研究生,报考学校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录取率,身边没有人支持,他们觉得我不切实际,直白点,就是傻。
父母觉得我考不上,他们让我回家,说都和人说好了,很容易就可以就业。后来他们还是暂时支持我了,我说:“只试这一次,如果不行,就回家。”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身上,意义,天差地别。当有些人还在考虑考研有没有意义时,我开始了疯狂的复习。
我觉得那时的我,连迷茫的机会都没有,仿佛掉在了河中,考研对于我来说是救命的关键,即便,它可能只是一根脆弱的稻草。
英语六级大学三次都没过,单词也快忘得差不多,我只能拼了命地记单词,绿皮书背了十几遍,做了五遍真题阅读,最后英语(一)考了七十多。
考研末期早上五点半起,天大寒,到图书馆占完座就开始在楼道里站着背书,每天都害怕自己考不上,但害怕完只能接着背书。状态非常不好时,半天背不下一个知识点,偶尔也会崩溃,怀疑自己走了一条不归路。
梦中惊醒过,也哭过,但好在最后考上了。我记得录取通知书是红色的,上面印着校名,闪闪发光。
20多岁,我不知道什么是别人理解的最好,只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也许得不到,但请让我试一下。
好吗?
02
研究生都各自为战,都大了,不再熙熙攘攘,不再三五成群。这样的生活很简单,自己安排,为将来负责。
相比于理工科的忙碌,文学研究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很多,我怕浪费,所以想来想去,想到了写作。自由表达观点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指手画脚,还是有很多人反对,我没有听。他们考虑的是钱,我只是真心喜欢。
钱确实很重要,但它只是工具,不是一切。
也后怕:多少人在规劝中,放弃了真正的自己?然后成为了别人,再去对后来者指手画脚:你这样是走不通的,你应该……
可怕的循环,更怕的是,原来的反抗者后来变成了规劝者,甚至比前一辈更坚信。他们的口头禅就两个字:不行!
自己没有梦想了,就去执着于毁掉别人的梦想,想来,这也是一种成就感吧——把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这样,心理就平衡了好多。
原来如此。
但我凭什么,要和你一样?
所以我就写了,我不想用坚持二字,因为“坚持”给人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可我写得明明很开心。原来真正热爱的事情,本不需要什么坚持。
做好一件事,其他都会慢慢有。
我没再和家里要过一分钱,偶尔,会给家里打钱。
03
通过写作,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萍水相逢,全是他乡之客。
有时候陌生人会比熟人更亲近,利益心少,缘分的东西,会更多一些。20多岁,能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种缘分;如果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想要的生活,那将是更大的幸运。
时光匆匆,能奋斗的机会,真的不多,而一眨眼,我们可能就会30多。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遇到了小午、聪聪、欣欣和段誉他们,我们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正在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以前环顾身边,觉得写文的人很少,原来孤独的人并不孤单,只是各自散落在天边。
我们想再试试,为自己做点事,抓住青春的尾巴,拼一把。
我们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所以只能比别人更努力,更热血,更相信拼搏的力量。
大不了失败,有什么呢?
至少,试过了。
04
我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很多人觉得老人最后没有把鱼带回来,属于失败者,他的抗争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那肯定是不一样的,抗争之后的失败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能一样吗?
我看到斗士常败,因为他们做的都是有挑战性的事情;懦夫常胜,因为他们偏安一隅,歌舞升平,连大门都没出,怎么可能失败呢?
也想起了20多岁的我们,有时脆弱,有时迷茫,有时孤独,有时又拍着胸脯显示坚强。
原来很多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走。
原来很多人,都在着急地安排我们的路。
是大胆追求,还是服从安排?到最后,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20多岁,我想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我没敢忘,没敢忘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的呐喊。
“从来如此,便对吗?”
推荐理由:
[摘要]人生最初不过混沌一片,在经历了死亡和种种之后,幸福的轮廓才逐渐清晰起来。“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周围只有那么一点点光,但其实和小屋的灯光一样,比我想象的多很多。”
不少人都是从《千与千寻》开始关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的。宫崎骏的作品涉猎范围很广,但大部分的故事都带有些奇幻色彩,而其封箱之作《起风了》的原著则是一部立足于现实的小说。
原作者堀辰雄将现实中他与未婚妻矢野玲子的故事写进小说之中,构建了一个专属于两个人的浪漫的爱情世界。宫崎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定了有些人认为《起风了》只是单纯的私小说的看法,他认为私小说有更为粗糙的玩意儿,而堀辰雄的作品纯度是非常高的。在《起风了》中除了大段男主人公的内心描写,时令变化、情侣间的情感流动都一一展示出来。风动的声音、爱人的呢喃、缠绵的眼神……值得一提的是,堀辰雄并没有直接描绘爱人的死亡,他将自己对于未婚妻的眷恋都溶解在了小说的字里行间。《大般涅盘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生死不过在一线之间,这样的人生体味是一个单纯的私小说作家所无法达到的。
在《起风了》中,堀辰雄的生死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在死亡的阴霾中,幸福显得珍贵而脆弱,堀辰雄选择舍弃华丽的字眼,运用了大段细碎的片段去叙述和节子的羁绊,如两人相视的目光等等,这些看似反复的心理描述却正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放任这样的片段一次次出现,好像在文字间一次次呼唤未婚妻的复活。小说中细腻的自然之美,正是堀辰雄在思考了死亡与幸福之后得出的结论,配合着他个人的情感经历,更显唯美之姿。
人生最初不过混沌一片,在经历了死亡和种种之后,幸福的轮廓才逐渐清晰起来。“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周围只有那么一点点光,但其实和小屋的灯光一样,比我想象的多很多。或许这些光亮在无意识中照亮了我的人生……”
越是哀愁,越是诗意;越是缥缈,越趋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