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4天。
今日和人类朋友去Magda Danysz画廊去看了charles pétillon的INVASIONS.
在中国,很多被翻译成了“涌现”而不是“入侵”。当然抛开标题不谈,在每一幅画中,轻飘飘的气球就这样融入了每一个静谧而独特的空间,带着一丝丝的突兀但却又场景相辅相成。
这是一个实验性的装置项目,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摄影作品,我很喜欢目前这种装置性的艺术,很多东西是我们日常常见的,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思考和寓意。“入侵”是艺术家charles pétillon异想天开的尝试,也是对我们现有的理念进行的一种反驳,他将这个想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数百个白色气球装满一系列的日常场景,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比如废弃的房子,篮球场,甚至汽车。每个场景都被视为一个特定的时期,一场情绪的波动或是一个城市进化的隐喻。让人们看到建筑的衰退,这个曾经代表着未来的事物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同时除了不同时期展示的很多摄影图片(毕竟很多装置场景取材于不同的地点和时间,所以在MD画展所见的大都是摄影照片),也在MD画廊展示了大型的装置艺术(上图)。
“我想表达的是中国社会的演变。然而又不仅仅只面向中国人,这种螺旋式的形态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生活。”-charles pétillon
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着其区别于常人的视角和观察,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他们用艺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以及我们所忽视的景色和记忆。
对于这每一个气球所组成的画面,我觉得气球代表更多的是每一个记忆,每一个场景都有着曾经所发生的故事。假如这是一场梦,我想如果戳破每一只气球,那么气球所爆出的画面会是千变万化的自由世界。而,每个人仍旧活在那个固定时间所框定的轨迹里无限循环。
在这所有的画面里,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下面的这张图:
这是所有关于童年,游戏和天真的深刻记忆都被编制在了Souvenirs de famille(家庭记忆)中。在家这个庇护所,记忆是信息传输的象征,所有传统与情感的绑带。
而我们大部分的所能回忆起的记忆也都大部分开始于童年。
我想这也许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开始,我们所走过的每一个场景,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气球”,这些“气球”始终跟着我们后面飘动,串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而我宁愿始终是在梦里
而在那里每个记忆里都是一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