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又是经典的一首诗,准确地来说,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教育。
自古以来,父亲大多数面对儿子的教育,都是扮演着沉默寡言,却又不惜吝啬地为家庭做个顶梁柱而付出。
但这样的父亲,也只能合格,不能说尽责;因为难道没有孩子,就不能考虑生存所需的奔波了吗?
做一个尽责的父亲,我觉得并不是说能够给与家庭带来多大的物质基础,也并非能够给与孩子带来多长久的陪伴。
事实上,光是第一点,便是身在底层难以跨越的关卡,更别说陪伴了。
我倒是觉得,能够教育好儿子的父亲,一定才是尽责的父亲,并非是说完全依靠全职太太的功劳。
这不,陆游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有人是这么说的,孩子与父亲的相处方式,决定了他日后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点,我也不好下定义,还是读读诗。
第一句,原义则为古人学习的时候总是不留无力,是一个态度的问题,然而“学”与“问”之间,大多数人之同病在于,师父带徒弟,老师带学生,都习惯做了听从者。
也就是说,老师教,“1+1=2”,只有个别的人才会寻根问底,“1+1为啥等于2?”。
所以“学”与“问”间,学倒是容易多了,老师把道理一讲,学生跟着点了点头,至于学没学进是两说,反正就是学。
而“问”就难多了,首当其冲,便是兴趣,没兴趣谁都不会问;其次才是勇气,胆子不敢问。
问多了,是不是另外一种学习呢?!
但也有一个毛病,问多了的人,内心始终存在着一丝质疑,总感觉老师没讲透,或者老师不想讲这样的多虑。
所以,人生就人无完人。
是的,道理都懂,所以就有了经典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记得天龙八部中有个叫做王语嫣的角色,人是美若天仙,也熟读天下武功秘籍;更是在表哥慕容复对敌时,还能指点一二。
可关键是她本人,连个普通的路人甲都打不过。
不是一个意思吗?理都懂的情况,不应该人人都处于同一阶段,同一水平,同一思想?
的确不是,这里还有个词,名叫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可不可行这是其一;
其二,若是王语嫣亦能够吃的了像武夫修行时的痛苦,凭她的理解能力,也足以成为一方高手,这叫实际。
这也是,为何现在网络发达了,知道道理多的人,却始终无法吃得了那时候那些人吃过的苦了。
其三,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造就阅历亦不同;杨绛先生说过,“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由此可见,阅历丰富跟学历丰富是两个概念。
自己明白,总比别人说的明白要好,保持自己理智的视角,看待一切。
而在这样少年积累多了,自然远比同龄人要沉淀的多一分;我始终不太介意有时候把自己活成了八十岁,因为能够失去的,说明本身就不属于我。
但若要努力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得像少年那样,奋不顾身,不留余力,起码不会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