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个标题能不能表明我的意思,就是想快人快口的说说我的同学、战友谭建斌先生。
老谭从小学就和我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念书。那个时候,他家是离我们学校比较远的,最少也有七八里路。
一直到五六年级,文化大革命来了,当时的五泉公社所在地五泉村还没有一所学校。文化大革命中,五泉村先是建起了小学,后又建立了中学。
高家学校是光绪年1903年一位举人办起来的学校,距今有114年历史。在当时也升级为高家初等学校。说白了,就是一到八年级,小学成了初中。老谭也就自然回到他们村子去上学了。
那时候信息闭塞,各自都在上学,也无暇联系。但是偶尔也会在路上碰见。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空降兵来陕征兵中,我们恰好又被同时被批准应征入伍。
到了45师分兵时,那天夜里,我们迷迷糊糊的被老兵带走了,大概有两个礼拜,方才知道各自的部队。
老谭去了炮团,成为45师唯一的炮团。我被分到133团。由于训练和分工不同,在部队还没有正式约见,但是,通过在炮团服役的侄子高智良,能够经常知道他的情况。因为,每个礼拜,侄子都会来我这里,我也会了解在炮团所有五泉乡党的情况。
所以,同学加战友情,对于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安居,大凡小事,联系愈来愈密切,基本上超过一般的亲戚关系。
老谭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在部队里,从战士到班长,从群众到党员,一步一个脚印,学啥会啥,会啥爱啥,只要他上心,没有学不成做不成的事情。特别是他的品德值得称赞。对人满腔热诚,对己十分严格,深受周围人的拥戴。
他对孩子们引导教育有方,孩子们对他也倍加爱戴,目前,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他非常勤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吃苦耐劳,为事业一直孜孜不倦的奋斗。
他家住花家庄,与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陵墓紧挨。历史记载中,当年隋文帝杨坚病重期间,由军队抬着棺材从西向东前进,走到陕西扶风县有个叫大同的村子,部下看到棺材绳即将断开,那就意味着随时会就地安葬皇上。
所以,随军就每人准备好一只鞋的土,当军队离开大同村时,该村子已经成为一个深沟,可见当时的随军人马有多少。现在,大同村深沟一直保存完好无缺。
后来,随皇帝为了保持陵墓完整,专门就地设立看守人员。其中,花家庄就是当时为皇上陵墓管理花木的人员居住地方。最早叫花园寺,由于朝代久远,如今叫花家庄。至于现在的居民是否当年护花使者的后裔,还不好结论。
所以,当时花家庄一带自然是很繁荣的,集市贸易也会兴盛,甑糕等民间餐饮业都很繁荣。由于原下就是渭河,从早就有揉谷之说,大米等都是当地主要农产品。
我不敢说老谭祖辈是从隋朝开始经营甑糕坊的。因为我手上没有确凿资料,自然不可妄言。但是,有王莽成名后时代,当时五泉小堡就是王莽的故乡,设立集市最迟也在明代以后了。我们人老几辈都知道有五泉谭家甑糕坊,就说明从那个时候传承这个饮食产业了。
那个时候人们吃顿甑糕,可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家庭比较宽裕,生活相对富裕,手头有零花钱,才有资格品尝甑糕这玩意。我的记忆中,已经是解放初期,都还没有吃过一口甑糕。
听说老谭家甑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成为陕西省最佳年夜饭,特别是今年元月份又获得陕西省旅游局和商务厅认定为首届“陕西省金牌旅游小吃”,我为老谭做好做大产业点赞。我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有鼻子有眼,还有证书,我算是折服了。
老谭经营甑糕的确是继承了先人的衣钵,不然,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怎么能经久不衰?我处于好奇,多次询问过他,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肯定有诀窍的。后来,听他们村上人说,老谭的曾祖父都经营甑糕坊。我就知道了,祖传秘方是可靠的。
老谭甑糕在杨陵负有盛名。他用半个世纪的历练,把一个传统的民间小吃,用科学的配方,独特的烹饪,精致的包装,可靠的质量,把它推向中国人的舌尖,只要你品尝一次,那绝对的精到,味蕾使然,让人久久口感舒适,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真正达到了色香味美炉火纯青之地步,难怪连连被评为具有特色的地方传统小吃。
不但有北方家人喜爱的甑糕,粽子,八宝饭,更有融南方文化为一体的竹桶包装的八宝饭,还在春节前隆重推出以年年有余为主题的鱼形图案的八宝饭,给农科城人民鸡年春节呈上一道靓丽的小吃。从而使南北皆宜,众口可香。
半个世纪来,老谭全身心的投入打拼,不论从技艺,质量,还是包装上,都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特别是在质量上,采用先进的技术,严把质量关,主动邀请质量监督,食品卫生单位检查质量,成为百姓放心的小吃。
目前,已经在杨陵设立了农贸市场店,长青路店,康乐华府店,不定期开展微信有奖品尝,免费品饮茯茶,还有现场制作的豆浆,店面以其独特的装饰,只要你步入其内,自然感受到文化气息浓郁,杨陵书法家协会会长李德君欣然题词映入眼帘,仿佛回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幽静。因为,我昨天早晨刚刚品尝了,绝非杜撰,是我现场感觉到的,难怪他的甑糕口碑很好。
儿子谭军平加入后,品牌增加,质量越来越好,市场越来越大,有一次,我看到微信点赞可以吃甑糕,激动的打电话问老谭,老谭不解的说,他还是不懂得这样能做生意。
是的,时代变化了,过去的走村串户,后来的集贸市场摆摊设点,到今天的几个门面,的确产业是发现变化了。
在一次战友聚会上,我为了证实是否把甑糕出售給美国去了,老谭斩钉截铁的说,完全事实。但是,他感觉去美国路途遥远,加上天气差异,决定拒单。也是,他考虑到国家形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不轻易給美国发货。
老谭平时特别善良厚道,对战友情深意长,凡是战友来到杨陵,他都会盛情款待,热情接待,牺牲工作时间,陪战友考察,学习。还经常电话约我一起进餐,一起叙旧,相互问候,大家都感觉老谭十分温厚善良可爱。
早起晚归是他工作性质决定的。可是,一年360天,始终如一,任劳任怨,风雨兼程,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他的事业之花,用勤劳的双手和高质量的产品,把甑糕的甜蜜送到千家万户。
自从上海卫视播出(那年花开月正圆)70集电视剧热播后,泾阳安吴镇周莹亲自卖甑糕,引起了全国各地的人品尝美味佳肴谭家甑糕,三家大的快递公司,每日下单都在500份以上,着实大开味蕾,谭家甑糕坊真是忙的不可开交。也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周莹被“老佛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后,谭家甑糕是否也发源于安吴镇安吴村?抑或带着手艺来花家寺来为隋文帝守护花园的园丁和周围人传播甑糕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