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起来,看窗外天空蔚蓝,阳光灿烂,今日立春,好天气!
老公说,要不要出去转转?
好哇!我立马表示同意。
去哪呢?要不去秦镇吃凉皮?
嗯,好!我同意。
这么痛快?!他不适应,我暗喜。
嗯,这是我今年转变态度的第一次表现,但凡他提议的,我坚决支持、坚决执行。
为啥?因为但凡有异议,估计我们就出不了门了。我会挑剔、会纠结,或有私心,想留点时间写日更或读书,于是会拖延,会找理由,最后因漫不经心、意见不统一而不欢而散不能出行。
今年,下定决心,陪家人第一,写作放在第二。但凡与陪家人、与身体锻炼有关的事情都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更文而推辞耽误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
赶紧换衣服出门,要穿的厚一点,去乡镇吃小吃,店里没暖气肯定冷。秦镇米皮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户县)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陕菜系。
开了导航,决定不走高速。普通路面,有一段坑坑洼洼。再过一个桥头就到了,导航显示拥堵路段。
等啊等,挪啊挪,终于过桥了。路边停的都是市区过来的车辆。看来,新春佳节期间的大鱼大肉人们吃腻了,都来这里换口味了。
临街铺面的凉皮店一个接一个,有的扎堆排队,有的车马冷落门前稀。
看大众-点评,说口味都差不多,也不知道为啥有的店就火起来了。有的店门上的横幅说是上过央视的。
的确,秦镇米皮曾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延伸到了市区,现在西安市的大街小巷也有很多店面。
秦镇米面皮比起陕西汉中米面皮口感稍硬一点。秦镇的米面皮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所以秦镇米面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
开了一个小时的车,不能凑活对不起我的胃。开始出发前老公选的店就在桥头,现在根本无法停车。于是我另选了一个得分4.5分的店,就是它了。
导航指示还有10分钟的路程,开车的老公开玩笑说,过了秦镇,就不叫秦镇凉皮了。
没关系,都是一个区的,口味差别不会大。
终于到了,看到门口扎堆排队的人,确信就是这家店了。
店面前面有宽阔的停车场,比刚才桥头好停车。
进了店,里面装饰的古色古香,收银台后面的墙面上挂满了奖牌和证书。店里座无虚席,看见还有楼梯,估计有二楼。排队付款,叫号取餐,忙而不乱。
门口排队的人是购买特色小吃--红糖小油糕。看了看锅里翻滚的黑油,忍住了没买。
虽然店里客人多,但取餐很快。凉皮是提前加工好的,只需要现场加调料即可。
秦镇米皮上桌了。吃起来“筋、薄、细、软”。在初春的阳光下,来一碗秦镇米皮,酸辣可口,凉爽解腻,不虚此行。这可是秦始皇吃过的美食哦。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陕西关中一带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镇每年的贡品只献米皮,这样就形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
秦镇米皮简介(百度)
秦镇米皮用产于鄠邑区沣河西岸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浆和蒸制。米皮通常凉食,所以也叫凉皮。师傅当着顾客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醋和盐,加上芹菜丁和豆芽、黄瓜丝等小菜,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长期以来,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俗语。可见,秦镇米皮很早以前就与乾州锅盔、岐山臊子面齐名为关中地区三大著名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