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论语第六则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说话信实,普遍关怀别人并且亲近有善行芳表的人。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学习笔记和心得
“弟子”指后生晚辈。今天称为青少年或学生。“仁”指有善行的人,像“里仁为美”,则是指一地的分气非常仁厚。只要合乎“人之道”,就可以泛称为仁,亦即今日所说的善行芳表的人。不过,由于“仁之道”永远指向至善的境界,所以孔子很少明确指出谁是仁者。
年青人能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在家、在外都与别人相处得当,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是动词,这里指行事做人,它是践行道德,而不是道德本身。行是相对于学。道德是质,礼乐是文。文质是相辅而行。孔门读书是学礼乐。孔子强调,提高道德修养之后,还要提高文化修养。第一,别当坏蛋。第二,别当笨蛋。即先当好人,再当知书达礼的人。
我学习这则的感悟是:大家跟着高考的指挥棒,拼命的追求分数,颠覆了教育的意义。从古到今应该是先会做人,后会做文。而我们没有遵循规律,培养了会考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把道德规范渗透到言行中去。其实家庭教育中,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从小就要在德行教育方面多做工作。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培养我们的孩子。先成人后成才!
学习的目的是为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修正自己的言行,把学习到的东西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