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曾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
关于本书
这本书,几年前就遇到的书,却无缘错过的书。时隔多年,一次在莫莫推荐的书单里看到这本书,正好最近自己也在想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就放进购物车,买回了家。说实在,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华尔街日报到底是如何讲故事的?这更像是记者应该看的书。带着这样的疑问,打开了书。通篇看下来,应该将此归入写作书籍更合适。
一本手把手教你写作的书。主要章节分为:如何找到好故事,好故事如何构思,好故事具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落笔去写,如何修改,如何精心设计结构等,作者通过大量报道案例进行讲解。当然,既然是一本记者培训案头书籍,肯定提到事件报道、人物采访的撰写角度。总结来看,主要讲了一个好故事,从创意-构思-写作-修改的整个写作过程,真是有良心。但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整体架构不甚清晰,甚至有点混乱的感觉,感觉要是没有自己边梳理,很容易被作者有些零散的框架跑偏。
个人总结
1、如何获取好故事?
创意是源泉,写作也是一种创作行为。如何获取?作者提到一是通过阅读中窃取思想,二是通过行业中间人/专业人士提供信息。自古以来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次阅读,都相当于与一位智者交流,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观世界观的碰撞。作者提到给自己的选题做档案,定期整理,做信息二次处理和吸纳。个人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有可借鉴性。最早在电子产品还不普遍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记在本子上,可是携带不方便也经常丢失。现在我是喜欢将自己突然灵光一动的东西分类名别记在备忘录或有道云笔记。利用碎片化时间做整理思考。在做整理思考过程中,如何整合挖掘出写作灵感?书中提到一是推断法:可以用自问自答法进行发散性思维思考。二是综合法:在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通过扩大故事的主题,把分散的发展点联系在一起,发掘出更多的故事。作者说,一篇故事可分为幼年期、成熟期,这是万物的生长周期。幼年期的故事是从未被报道的题材,成熟期是已经很多记者媒体报道过,每次都是换汤不换药,遇到不同成长阶段的故事如何处理?在后面的章节中将逐步提到。
2、如何构思一个好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如何构思,作者通过问题表现与解决方案来表达。第一个是范围,常见的问题有思路狭窄,不够全面。解决方法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1)能够提前确定故事中潜在的动态元素--读者们更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行动;2)明确设置故事的范围-深度报道哪些,舍弃哪些?。第二个是主题,常见问题有缺乏整合,没有打造成一个言简意赅的主题,会失去重点。这里要提及前面提到的幼年期和成熟期的新闻主题,不同的阶段的主题适用不同的主题策略。幼年期适用于主题陈述新闻,成熟期适用于已经报到过的新闻。第三个是特写的创作,分为综述型+微缩型。综述型,选择写作对象的依据在于特殊性,写作对象本身就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就比如人物采访。微缩型,选择写作对象的依据在于典型性,与其它事物所共有的一种类似性。就比如社会缩影报道,是选择一个代表作为普遍的阐述。但无论是哪种特写创作,都应该首先撰写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陈述。我想,简明扼要的主题是任何文案中都需要的。
而每一个好的故事,都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有哪些使故事更吸引人的元素呢。书中特别说到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这点之前还没留意到,现在回想确实是,越是冲突、颠覆常识的事物越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整个篇幅构思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几种方式处理让故事更吸引人:
1)时间跨越:从过去、现在到未来为时间轴线,让故事内容得到延展。过去能够照亮现在,那么未来就能给故事带来延伸感和期望。当我们需要知道未来如何,只需简单问问故事的当事人和观察者他们认为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就能为读者勾画一幅有关未来的图画。当然,这种写作方式,在人物传记或采访更发挥作用。
2)范围锁定:将写作范围锁定,比如锁定地点,行业、区域,围绕一个锁定点开展与发散思维,找到对应相关角色。
3)辩证思维:这点讲到的是对于信息源的判断能力,对于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从事情的正反双方对信息进行求证,同时考虑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这是作为新闻记者对于报道事情的还原事实的态度,更是每一个媒体文字者应该坚持的。
4)动感生动:这里说到,每一个记者的报道角度,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自己的故事想法,让故事的情节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发展。并在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讽刺或冲突因素,赋予人物生命力,动态变换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这也许就是描述的力量,文字的真实感。在写作中,跟着自己的想法走,考虑自身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把自己作为第一个读者,如果连自己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发展情况都感到可笑、怀疑或者愤怒的话,试着去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自己产生这样的感觉,分析原因,去挖掘不同的领域。
这几章,读着下来,更像是如何写作的整体思考方式的灌输。90%的顶层设计,10%的底层执行。在执行之前,已将什么主题,如何写,如何递进打腹稿于心,这些是最重要的步骤。后面真正写的时候,就水到渠成。
3、如何写?
在如何写,我想摘抄一些文章中的腹稿设计思考逻辑:
1、全面思考
适用于非人物性报道
1)历史
-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否牵扯到过去?如果有的话,牵扯到哪些东西?
-这个故事是否与过去不同?不同在哪里?
-是否是过去的继续?如何继续?
-如果历史在我的故事中是潜在的相关部分,有没有读者觉得真实有趣的历史细节供我使用?如何简洁使用?
2)范围--我故事里的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定量因素:我是否能够用数字或其它定量的表达方式来为我的中心事件规划范围?如果可以,哪些数字最具有意义?
是否可以用评论和观察来定义我的中心事件?
-地理因素:我的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国内区域地方性?
哪些地方会是故事的热点?
-多样性/强度因素:我的事件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机构对事件的参与程度?
发展趋势增强还是减弱,扩散还是集中?
-全面性:其它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吗?它们是突出中心事件还说淡化?
3)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
-心理因素
4)影响-事件导致的结果
-事件的发生会对何人何物带来好处?什么好处?范围多大?
-何人何物会受到伤害?什么伤害?伤害多大?
-那些获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些什么反应?
5)作用-反作用力的形成及其行动
-谁会对发生的一切抱怨最多?
-有哪些实际的努力在弥补、抗击、改变或者减弱事件的影响力,这种努力的范围是多大?
-这种努力结果如何?
6)未来-如果我的中心事件不受干涉,继续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对于我的中心,是否有关于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怎么说?
-我的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于这个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于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性?
还有更多关于执行的细节指导,就不在此描述。推荐有兴趣的宝宝可以读一读,不过就是有点像《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一样,阅读时需要高度集中,理清逻辑。反正就是,费脑!
结尾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个写作的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与方式。但伏案写作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文思源泉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是凝聚着作者人生阅历。而想要写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om\":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