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我的教学传奇》
1.回想他从教我查字典开始,两年中对我一步步的唤醒、鼓励、诱导,直至在成绩报告单上针对我的自卑感有意写下的那句评语,我才真正感受到武老师对一名“差生”的爱像母爱一样伟大、无私。这种不同于“常人之爱”的“教师之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2.一般同学听课,专注于聆听和记录。我则把“听”和“记”的过程变成一个“思”的过程,这样边听边思,不但知识学得活、印得深、记得牢,而且锻炼了思考力。
3.我始终认为教学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学到一辈子有用的东西。而文言文的串讲法,把文章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与教学的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4.文言文是“文”,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整体,而不是古汉语材料的堆积物。因此,我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在学生自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而不是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去孤立的解释字词或讲解古汉语知识。
5.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怎样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为此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先反反复复的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了味,才决定怎样去教。所谓教,也不是把自己从课文里读出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像我一样钻进课文,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他们自己的结论。
6.语文教学其实也是语文老师自身读写状态的生动展示。教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有可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教师自己爱写作,会写作,才有可能教出爱写作会写作的学生。
7.在每一次起落之间,谁能预料到下一次又会怎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我跌落到怎样的谷底,我都没有放弃,即使在处境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只要容许我走上讲台,我仍然一如既往的践行着我的教学理念,因此,一旦机遇来敲门,我就能紧紧抓住。
8.教学效率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感情投入的程度成正比。学生一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全身心的进入了角色,那么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学习潜力,有可能以出人意料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完成平时看来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
9.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10.语文教学始终是我的一片小小的精神自留地。在这片属于我管辖的小小领地上,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耕耘,播种,灌溉,施肥,并品尝着收获的快乐,乃至完全忘记了现实生活的严酷。
辑二 语文导读法的昨天与今天
1.语文导读法,是一种有预谋的摆脱学生的策略。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从依赖教师而逐步走向少依赖最终完全不依赖的自主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就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由扶到放直至完全摆脱学生的过程。
2.自读“五格”:一认读感知。二遍体解题。三定向问答。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四深思质疑。五复述整理。
辑三 语文教学浅思录
1.教师所关心的主要是怎样教会,而不是替代学生读书。学生的思想,人文素养的提高,应该是他们学会读书以后一个自然的结果。
2.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相对比较单纯,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即读写听说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教师的主攻方向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坚实的基石。
3.语文教学说到底是民族语教育。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
4.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概括的说,主要是凭借对范文的学习,通过读写听说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的能力和热爱民族语的感情,并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语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熏染。
5.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咀嚼,品味,感悟,积累语言的过程。
6.语感是不经由逻辑路径,直接迅捷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养成,要靠不断的语言实践和读写经验的积累。语感敏锐的人,一接触语言文字,就能立即产生丰富的直感和联想,并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仍然是阅读训练。
7.教学理念出智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确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然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一切教学行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智慧往往由此产生。
8.语文教学四境界。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