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一个多么普通的称呼。但是杨绛先生的《老王》却写尽了天下所有普普通通的老王。他们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或者骑着三轮车,或者扛着扫把,或者蹲坐在路边,或者行走在田间……
杨绛被钱钟书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的散文一贯温婉简淡、气度从容却又意味深长。在她平淡的语言里有着朴实的美。
文章第一段21个字利落地交代老王的身份和自己主雇关系。但是里面却蕴含着融洽和友好。我们今天乘坐出租车,自起点到终点或许只有两句““到哪?”“多少钱”?现代人,也许戒备心是人与人之间最远、最安全的距离。
读完二到四段老王的形象越来越清晰。眼睛有残疾,生计艰难、孤苦伶仃。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一个卑微者的同情。“惶恐”是老王生计艰难的具体体现。他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仔细品味这些词语,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的“苦”。也看到了作者一家“善”。
紧接着是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送冰时“车费减半”冰块却比他的前任“大一倍”对于“单干户”的老王来说这样做应该是一种“善良”对于“善良”的回报。因为当别人污蔑他年轻时不老实……,作者一家却格外尊重、照顾他。送默存去医院,“坚决”不要钱,或者拿了钱之后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哑着嗓”说明老王身体的衰弱。但他还关心文革时期作者一家的艰难处境。老王身上有着人性的善良和光辉。
老王临终前给“我”家送鸡蛋、香油的情节刻画地非常细致。老王出现时“直僵僵“、“镶嵌”、“面如死灰”、“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滞笨”、“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这是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这些词句生动的描写了老王恐怖的面容,和作者的心理活动,老王的生命即将枯萎,作者因内心的恐惧而忽略了老王的心意……
当作者从同院的老李轻描淡写的描述中得知老王已死时,作者内心感到“愧怍”,她认识到了自己没有领会老王一片心意,同时反思自己因为清高没有给予老王人格上的平等……
文章以我和老王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那就是作者对老王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也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杨绛一生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骨气 。她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正如她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文如其人,尽管岁月已尘封,但难掩她的风华。
人生若能淡定从容,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