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石一比四败给了Alpha Go,看众一片叹息,这一幕有些相熟。1997年,IBM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标准比赛时限内以3.5比2.5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早已盛名在外。
将近二十年过去,人们谈论的焦点仍在于人工智能发展引起的自身危机感。对于AlphaGo这样拥有“深度学习”能力,落子几乎毫不迟疑的人工智能程序来说,人类的思考推敲、深谋远虑无疑类同与猩猩?
但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生存得安然无恙,尽情地感受审美与人性的不可程序化,只不过在找到了“好帮手”的之后缺失了执行力与思考的深度。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机械化快速生产,信息,数据和财富。
人工智能将围棋与国际象棋程序化的能力同样适用于新闻的采编。早在2006年3月,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就运用电脑程序来替代财经记者,自动撰写经济和金融新闻。之后美联社Wordsmith、洛杉矶时报Quakebot、纽约时报Blossom也加入到机器人写稿的行列中。到了2015年,新华社也宣布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同年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这些尝试的领域局限于数据分析较多的财经新闻,可以预见的是它很难突破这一瓶颈。程序内在的秩序与人本身被赋予的性灵存在着巨大的经验上的差距,一篇有血有肉的报道能由双手敲击写成,却很难在自动化的过程里拥有高于一般认知的知解力。新媒体的症结也出自此,人作为自然里的生命体,对于喜怒哀乐的感知有着本能的欲望,到底人是渴望成就一个完满的认识的,新媒体通过渠道的掌握,平台与终端的扩展与完善提供了这样那样获取认知的机会。它是做到了的,但仅仅是沧海一粟,不对,并不是数量上的问题,而是南辕北辙。
新媒体之于纸媒,有如Alpha Go之于李世石,一个可以在一夜之间掌握“一切”,另一个却要在皓首穷经之后惨淡经营,甚至有了点悲剧意味,其实不然。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弗兰肯斯坦狂热的个人主义激情破坏了自然与人的秩序,它虽然获得永生,但它仅仅是人思想片面的偏执。高度机械化往往让人忽视了真正的价值,弗兰肯斯坦明白了归于自然而发的情感方得宁静,对于浮躁的个人主义的自媒体和不屑于自然规律的新媒体来说,纸媒那一纸宁馨或许是良药苦口。
内容为王,内容未亡啊。新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力军,仍缺乏自主原创能力,将近80%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只是重复使用,对资源的整合缺乏规划,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弊病必然导致人们面对Alpha Go和机器人记者时感到更多虚妄的畏惧。形式最终该服务于内容,时代远为定论,新媒体该早早注入纸媒的一腔热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