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朋友聚会都是在餐馆饭店。再亲密的一点的,就邀至家中,三五小菜把酒言欢。突然想起一篇文章来。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极爱这段简单纯粹的文字。越是最亲近的人,越是简单,感情占了大部分。
其实,平常待客为避免闲话还是要分道道的。
若是家中长辈来,在家中待客还是更庄重合适些。外面的酒店味道能不能习惯不说,单是这吵闹的环境也让人生厌三分。要是再熟悉长辈的口味做饭,那就更好了。
上次姨父来,我就做了道红烧牛肚,姨父很高兴。但凡我家长辈来,都喜大油大荤。妈的亲舅舅,年轻时家里穷,那时候肥肉都是舍不得吃用来熬猪油平常点菜吃。没肉吃的日子实在心里熬的慌,遂狠狠地挖了一大勺猪油热开直接喝了下去。家中长辈口味都偏重,地属皖南乡村,是地道徽菜传承者,也因此他们来,你大鱼大肉尽管上,量越足越好,块越大越好,荤越丰富越好。
我们那流行一道菜,是整个地域都喜爱的一道菜——串汤肉。只要这道菜一上,整桌菜都青丝丝的了。其实,做法简单,一斤瘦肉剁碎成肉糜,加盐鸡精酱油搅拌片刻。锅里,肥肉熬油,再加水煮开,把肉糜用筷子一块块挑进去,再煮开就可以了。依据个人爱好,汤里可以加寸来长的小毛青菜,那青菜需是极鲜嫩的,也可以加油条,油条随汤泡开,那是爷爷的最爱。倘若串汤肉里,加了淀粉之类,那是要被人耻笑的,被骂用淀粉充肉,小气得慌。
红烧肉也是平常必上的,但是,红烧肉的大小决定了这盘菜的卖相品质。通常,这红烧肉得切得两厘米厚,四五厘米见方才大气,吃得才过瘾。你不能把红烧肉切成肉丁一样,至少我的长辈是不想动筷子的。
家乡位于芜湖和宣城交界处,有山有水,哺育这里的人浑厚又不失灵气。前后各一座山一条河,
西南有燕山,柏山渠。东北有青弋江和中州山。河多,河鲜就多。家中若要以鱼待客,是要起大早的。起个大早,去买最新鲜的河鲜——活跳的河虾、青背的河鲫、张嘴的桂鱼。倘若你买饲养的鱼,估计也只有你自个儿吃了。我奶奶更绝,非河中大桂鱼不吃。那些个河鲫河虾塘鱼是入不了她老人家法眼的。要知道,她娘家几代都是以打鱼为生,孰好孰坏,瞅一眼便知。
如今,待客的客还是朋友居多。没了那么多家里讲究和规矩。
前几日,高中同学来,我做了几样小菜。同学,我最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那么多约束,多了份自在自得。聚在一起,重的不是菜品,而是谈天说地。没想到再平常不过的菜品得到老同学的一致青睐——一碟糖拌油炸花生,一碟凉拌黄瓜,一盘小炒藕条,一盘蒜泥油麦菜。我们一起吃着几样小菜,在一起聊工作,聊家庭孩子,聊为人处世。几日后,老同学专门打电话来讨教油炸花生的做法,我便远程遥控。老同学还把成品拍照给我看,欣喜不已。
朋友一起,重的是感情。一个寝室的三个人天南海北分开那么久,最后竟择一处而栖息,这是多少辈修来的缘。因为感恩,所以珍视。因为珍视,所以精致。招待朋友不一定是最贵的,却是最诚的。知道老同学要来,一大早就去菜场买最新鲜的食材——黄瓜是最嫩的,上面还有刚摘下的露水和毛刺、莲藕是最尖头的小藕、油麦菜刚切渗出的汁液还在。老同学吃得欢喜,聊得高兴。
客中客是家人。平日里工作忙,下厨的时候不多。周末,我也会露两手平日妈不会做或很少做的菜。荤素搭配,徽川结合,等着家人品尝点评一番。不是最好,只是用心。一荤一素一汤一小吃,一烧一炒一煮一拌——风味鸭块,宫保鸡丁,蘑菇蛋汤,杂拌凉皮。菜品不丰富,搭配却不简单。一家人如同换了下了馆子,吃得也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