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开播了,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也上映了。昨晚朱发了条朋友圈:
是啊,高中那几年我们真的看了好多好多小说。影视圈这几年把我们那会看的小说一部部翻拍成电视剧电影,不管网上剧评影评有多差,我都会去看看,看看活人演绎的TA是不是我心目中的样子,跟着剧情一点点回忆小说里的情节。
《小时代》,看书的时候最喜欢林萧,看完电影最心疼顾里;《左耳》,很多人说马思纯演出了黎吧啦,然而我心里那个为了爱情跳车死掉的吧啦是穿着绿色的裙子、画着绿色的眼影、齐刘海、长长的卷发、脸小小的;《匆匆那年》,书里的方茴让我哭到大半夜,电视剧也是看的泣不成声;《原来你还在这里》放出刘亦菲的海报时,苏韵锦本锦没错了,但是程铮真的不是程铮。
高中读的是封闭式学校,学校建在县城外的一片很荒凉的空地上,旁边什么都没有,还是泥路,一个月回家一次才能出校门,当然有翻墙出去玩的学生,不过我身边的朋友们都过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能让我们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到的就是医务室旁边开的那家书店了,里面卖着一块钱一份的娱乐报纸、《读者》《意林》《80后》《花火》等等杂志、各类选秀明星组合的海报,还有很多很多的小说。
07年前后,青春校园小说无比风靡。郭敬明、七堇年、饶雪漫、小妮子、明晓溪、夏七夕……成了我们精神食粮的创造者。
高中三年是我过的最不上进的三年,根本没有好好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小说。课下看、上课看、晚上寝室熄灯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看,现在近视700度,跟那会脱不了关系。一本一般厚度的小说,我两节自习课就能看完,看过的小说堆起来应该比我自己高。很难理解那会的疯狂,就像陆观澜的《向莎翁致敬》,我看了五六遍不够,还把秦子墨躲在树林里等林岚这段背了下来。
那会我们都没有多少钱,像我一个月只有两三百的生活费,所以大家买的书都是传来传去看的,有时候都会传到隔壁班。我买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其中第一本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传回我手里封面都掉了的书至今还在我家老房子我那屋里的床头柜里。那时最羡慕的就是有一柜子小说的那个室友。
最喜欢看的是饶雪漫写的青春疼痛系列,她书里的女孩们,没有一个是阳光开朗自信的,家庭成长环境都不健康,而且都缺爱。“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这句话雪漫女孩都知道。《小妖的金色城堡》里林七七患上抑郁症,倔强任性;《沙漏》里莫醒醒得了交替性暴食厌食症,脆弱敏感;《离歌》里马卓也是过着四处飘零的人生……饶雪漫会给每个女孩都写歌,我的第一个mp3里下载了很多她书里的歌,《校服的裙摆》《甜酸》《毒药》《十八岁的那颗流星》……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所叫“天中”的高中,我还百度过有没有这所学校的存在。仅有的几次去网吧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饶雪漫。后来知道马思纯是她书里扮演林枳的书模,陈意涵扮演马卓,我就蛮关注她俩的消息的。
高考失败,决定复读,高复那一年洗心革面,没有再看。后来读大学,很兴奋的跟室友说我看过哪些哪些小说,她们都没看过,她们看的都是名著什么的,我才意识到我那三年过的多颓废。我开始大量看一些有名的书,试图缩小与别人的差距。说来也奇怪,我和很多人聊起过那段看小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没看过,我一度怀疑是不是那些书只卖给我们那,只有我们那的女生才看。
都说高考是改变人生很重要的一次机会,如果我高中好好念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可能走的路和现在大不一样。要问我后不后悔荒废了那三年的时光,我觉得还好。从小的生活环境很简单,一直觉得自己的青春期是一张白纸,通过这些小说,我知道了一些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