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读吉本芭娜娜的《厨房》,里面讲到少女樱井美影在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听着电流嗡嗡声才能安睡,这个小细节让我动容。全篇故事充满哀愁,并非讲的柴米油盐和美食,而樱井和厨房之间小小的相互信赖,却让我切实相信这方狭小空间也能具有疗愈的安定,力量和勇气。
素来对厨事充满兴趣,但从被父母妥帖照顾无需苦恼吃食,再到独立拥有小空间真正开始践行,这中间其实隔着漫长的银河。食谱更是从手绘可爱版到居家正式版买了一套又一套,多曾闲置书橱良久,不被宠幸。近来一是体检结果的提醒,二是工作节奏的配合,思想上愈发开始重视饮食和健康,行动的小人丝毫也不示弱,满腔热情跟着尝试起来。
而厨艺上的探索一旦展开,紧接而来的其实是轮回不断的自我否定。食谱上描摹的画面何其美妙,实际操作起来却在一次次经历着“眼高手低”真理的无情抨击。想做爱心煎蛋,教程看过多遍早已熟稔,结果第一根火腿还是在凹造型时意外断开;想做黄焖鸡,面对冻库里买回的大鸡腿和家中不够锋利的刀具,使出前所未有的生猛力气,最终还是剁得七零八碎;想做黄桃糖水,私以为没买冰糖用白砂糖代替便就可以,结果做出来的口感实在是逊色三分;想把钟情的肉末茄子练为拿手菜,终于在对比了多个食谱,几经操练过后,方才对烹调出的味道稍感满意。
庆幸的是崎岖的探索之路上我从未气馁,反倒越挫越勇。从前对厨事的那份单纯热情也开始在实践之中愈发变得深入通透,在心中把下厨看作是一场长久的磨合与修炼。如何在住处附近寻得新鲜一手的好食材,如何在人数很少的情况下采购足量却又不浪费的份额,如何在厨房里风生水起又能保持厨台的干净利落,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求得妥善的平衡,这是甜蜜的哀愁,也是我思考进步的动力。当起锅的宝贝们心满意足时,我总是分外开心,好像是当天的食材都格外听话格外乖,添加的每一份调料都格外配合,一切才全然刚刚好,把厨娘心中的想法完美呈现。
如果说读《厨房》是一种觉知上的唤醒,到后来读文学大家汪曾祺老先生的经典作品,听他讲南来北往的苦辣甜咸;再到微博上关注现代写作者咆哮女郎柏邦妮,关注远方同样热爱厨事的接地气的人儿们,看油盐酱醋在年轻人手下如何拿捏自如,这便是在经年累月之中始终保持一颗敏锐之心。万能青年唱的那句“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宥于厨房和爱”早已耳熟能详,我也屡屡被“下厨房”APP里的精致文案戳中心尖。一日三餐,无人逃脱。为什么总觉得那些会做饭的女孩子闪闪发光?大抵是因为下厨其实也像绘画、歌唱一样,是心中美丽图景的再造。只有心儿灵,手儿巧,眼里看得到美,指尖无敌生风的小厨娘,才能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创作出无限的玲珑和缤纷。
也要谢谢所有善待我不成熟作品的食客们,是他们的包容让我借助每一份菜品所呈现出来的爱意都找到了归处。我认真记录自己的每一次练习,认真学习食谱做笔记,认真写下小小厨娘心中的愉快与忧愁,心事里藏有我蓬勃的热情,也住着我坚定的决心。待我多加修炼,也欢迎你来尝尝我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