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企业初创-从鬼冢虎代理做起
耐克创始人叫奈特,是富二代,创业之前是斯坦福大学MBA,注册会计师。而且这哥们还是文武全才-MBA、服过兵役、从小就是运动员(队友可以拿奥运冠军那个级别的运动员)、年轻时还是预备役的中尉。
所以就是别说你忙,别说你没时间,人家年轻时候在四大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周末也一样还要去陪领导喝酒、带着童子军训练,再挤出时间卖鞋。你呢?刷抖音,看小姐姐,然后还说这届年轻人太难了,你也是当代恶臭年轻人了。
但是和大家想的不同的是,耐克这个品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奈特第一桶金是给鬼冢虎做美国的区域代理,最开始完全资不抵债,还是靠他在四大-普华永道做审计赚工资补贴。
一开始也是他各种挣扎,比如面对银行贷款问题、人手不够问题等等,而且挺恶心的一点就是鬼冢虎总部还总给他拖着发货,发过来也货不对板。总之就是现在像国内做生意的经销商面对的问题,当时他都经历过。
不过好在坚持了几年以后,一不小心他们的销售网络就覆盖了全美,虽然没太积攒下利润(挣的钱全都用来成倍地进了新货),奈特和他的草台班子已经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一只经销商队伍。
突起波澜-与老东家鬼冢虎的相互捅刀
这时候鬼冢虎总部又换总经理了,哦,他们三天两头就换一次总经理。大家知道在这种有着庞大销售网络的品牌商总部里面,总经理一般掌控所有渠道的生杀大权。说白了就是,他只要看你不顺眼,你就别给他家品牌卖货了。悲催的是,新上来的这个经理真的就看奈特不顺眼。
奈特也不是吃素的对吧,一看卧槽这也不行啊,小日本太狠了。于是一方面对鬼冢虎总部虚与委蛇,假装争取更多的货源和延长签约;另一方面赶紧找其他供应商,生产其他型号的鞋子暗度陈仓。但是叫什么牌子是个问题,大家吵来吵去,最后定为雅典胜利女神的名字-NIKE。
日本总经理要换全美总代理,奈特知道他要换人但是又要假装不知道同时还要找下家。就好像一对渣男渣女,渣男喜欢上别人了,但是这女的也不是好惹的,你不是要换人,好,那我在你甩我之前我先下手为强。反正就都挺那个的,你品,你细品。
这里面有个细节是最骚的,日本总部换美国总代之前,总经理跑来美国出差,你得对候选人有个尽职调查对不对,但是名义上是去考察奈特的工作。所以这两个人心怀鬼胎,而且奈特还把总部领导安排地明明白白,好吃好喝伺候着,总经理也是个日本精英海龟,像极了某位长者,宴会玩开心了之后还用吉他弹唱了一首美国歌曲,宾主尽欢。然后奈特趁人家不注意就把经销商候选人名单从皮包里偷出来了,是你没看错,偷出来了,这一段是不是特别熟悉,有点蒋干盗书内味儿了。我当时读到这里挺震惊的,感觉耐克创始人有点像洪世贤,这玩意也能写在自传里,真是渣的明明白白。
这一波瞒天过海操作下来,奈特就偷偷地开发了耐克品牌,但是主线产品还是代理的鬼冢虎鞋。纸里包不住火嘛,最后还是被日本总部发现了,跟他们打官司打了两年,最终耐克赢了。这段过程也挺精彩的,但是这里就不细说了。
钱荒-注册会计师、产品经理奈特的新问题
耐克产品干起来了,美誉度非常高,销量总是在不断地上涨,但是有个问题其实很多年一直没解决,就是钱的问题。很多人说不对吧,这鞋销量这么好,怎么钱还是问题了。其实能这么问的人可能对经营企业不太了解,尤其是这种以销售为主导型的公司。按理说这种企业最怕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周转。但是耐克早期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销量太好了,不存在积压库存和现金流问题。他们面对的是现金问题-原来的银行突然不愿意借钱了。
就是说,你从银行贷一笔款子,从供货商那买了货,加点价格卖出去,产生了利润,这笔利润你应该用来还贷款和员工工资以及各种费用,剩下的就是你可以积累的盈余。然后你去和银行谈,你说你看我的销售前景这么棒,财报业绩也不错,你再贷我一笔更多的钱,我进更多货,卖更多钱,还你更多利息,何乐而不为。
但是以上这种理想化的模型是建立在一个“稳健”的经营策略基础上的,而且你要和银行的关系足够好。什么意思?稳健、稳健、稳健,重要事情说三遍,就是说你不能太冒进,得控制扩张速度,在财报上留出足够多的现金。因为银行除了看你的未来销售预期,同时还要看你是否在公司里留存了足够多的现金。银行家都是非常现实的,万一你下个月销售不好,你拿什么钱来还我?用你那一堆鞋还么?
奈特又是什么背景,这要回到开头的介绍了,人家是斯坦福的MBA,还在四大做了好多年的审计,注册会计师ACCA啊,身边有读会计金融的朋友,你可以问下,这个证儿的含金量有多高,更何况那是1970年代,你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能不懂么?
但是为啥会出现这么弱智的问题啊,这个就是实业家和银行家/会计师最本质的不同。实业家最渴望的是高速发展,占据最大的份额、赚取最高的利润,尤其是对于奈特这种疯子而言;而银行家们都是狗逼,想的都是落袋为安,你别跟我扯那些没有用的,你就告诉我下个月我的利息能不能保证,拿什么保证。你懂吧,所以这是天然的矛盾。
奈特早期奉行的是非常激进的经营策略,不留存利润,甚至偶尔还要拿主业-四大审计的工资去补贴。所有的利润、贷款发完工资和费用之后全部用来买货。一开始款子小,再加上他本人特能忽悠、家里多少还有点关系,银行也就将信将疑把钱放给他了。后来他发展地越来越大,贷款数量已经不是城市分行可以决定得了的。恭喜他,成功地引起了银行更高层的注意。
大家知道在银行这种地方,都是层级越大,责(bei)任(guo)越大。每个地区的话事人都要控制好坏账的规模和比例,不然就得挨总部的收拾,差一个小数点基本下次提拔就没你啥事儿了。一个经理看了耐克的报表,把分行痛骂了一顿,你这不是坑我们嘛?这是什么神仙企业啊,账面上一分钱现金都没有,所有的钱全部用来当货款,这是疯子吧?不行你赶紧把贷款给我停了,要是出现坏账,我可就晋升无望了,大家都得死。
这事儿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一家日本的大型商社银行慧眼识英才,接盘了耐克的所有贷款。而且在不久之后-1980年,耐克还上市了美国的资本市场,和苹果公司同一周,每股发行价还都是22美元。
产品升级-气垫鞋的诞生
现在很多人都对气垫鞋司空见惯,但是在上个世纪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没有人能想到在鞋底里注入空气。想到这个主意的人是个NASA的工程师,最开始他是拿着这个想法找到了阿迪达斯-当时最大的全产线运动服装品牌。阿迪的人看着这位仁兄,胖胖的、眼镜、大胡子,气质实在太理工了,怀疑是不是书读傻了,就把他轰出去了。
找到耐克公司以后,奈特第一感觉也是差不多的,NASA工程师就不乐意了,拿出一张纸一顿写公式给他解释原理。奈特被缠得受不了之后,就说那好吧,我先试试,就穿着样品跑了十公里。然后惊喜地发现这特么也太牛逼了,简直是划时代的产品。就这么地,气垫鞋开始上市了。
从那以后,再加上耐克一系列的品牌营销动作-明星代言、NBA赞助、美国第一支运动广告、服装以及其他产线拓展等等,逐渐变成了今天我们知道的耐克。
一点感想
很多人也读过他的自传《鞋狗》,会觉得他是个富有激情而且有魅力的人。但是其实他24岁之前没谈过恋爱(反正他自己这么说的),大家知道在美国24岁母胎solo其实挺奇葩的,好像一般人十三四岁就已经那个了·····
创始人老爹为其支付了大学和MBA的全部学费,并资助了他的gap year环球旅行以及创业第一桶金- 爸爸是期刊的出版商,往来无白丁,朋友圈都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当地银行家。所以其实他有点像比尔盖茨,也并不是屌丝创业啊。
耐克钩子的造型设计,只给设计师付了35美元
在耐克初创时期,市面上的老大是阿迪达斯,当然,也流传着很多山寨阿迪,像极了今天的莆莆通通···
创始人这哥们其实非常有人文主义精神,gap year寰球旅行就去了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他对一些形而上有的没的非常着迷,甚至还知道中国的道教。不过有时候看似没用的东西,在未来或许能不经意间能帮到你。比如他对这些哲学的理解,就对耐克的企业文化和海外市场的开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别信那些鸡汤,成功者的故事都是他想给你表现的。这年头像奈特敢说大实话的人太少了,你看他创业的过程,其实也挺狗血的,激情、梦想、专注固然是有的;但是欺诈、耍小聪明、两面三刀可也没比谁少。
天才都是出道即巅峰,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其实不是的。你看奈特一开始也挺惨,跌跌撞撞做代理商做了好多年。但是人家初创团队都是美国顶级的运动员和教练,对于鞋子的理解那真是远超一般人,所以他一开始就是黄金段位。
像是大V老王说的,职场无副业,万古如长夜。假如他没有做耐克的话,他的上线也就是四大的一个合伙人。当然了,合伙人其实也挺牛逼的,狗头
最后,就还是要坚持吧,有时候也不一定你多优秀,比其他人强一点就好,郭德纲不是有那么句么,都靠同行衬托···你看准一个方向就不断地做下去,保不准哪一天就成功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