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行一善”指导理念
“善”是代表阳,所以我们中国讲修养“为善最乐”,那不是理论,是一个实际的事。人真正做了善事,会非常快乐。快乐不是高兴,高兴还不算快乐。因为“善”的思想代表阳,所以做善事,是阳机发动,阳气就充满,生机就充满。做坏事,忧愁苦怒代表阴,所以人在忧愁苦怒之中,或做恶事做得越多,阴气越来越重。普通一个看相的也看得出来。——《庄子諵譁》
随便毁坏哪一点净戒,随便毁坏任何一点善行,就会使你昏沉。善的心理行为与生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赞钦善行呢?善能生阳,阳气就来了,所以为善最乐。这不只是教育上的话,因为阳气来了人也会快乐,如果都是阴气,就烦恼忧虑了。阴者就是五阴、五盖,所以任随哪一种善行被破坏,都容易落入昏沉,头脑就昏聩了。譬如杀了人的,最后都被抓住了,因他东逃西逃,头脑昏聩就被抓住了。因果也是这个道理。——《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记》
人死后如要往生天界,非修功德善行不可;严格来讲,善行与禅定有关系。道家的观念以为善能生阳,恶能生阴。单以禅定来说,四禅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经之路,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修定修到初禅,再配合十善业,可以升到某种天道,二禅以上亦然。凡夫与外道,除了真正禅天的中心无法进去以外,严格讲起来,三界之中凡夫都能去得,都能往生。升天不一定靠禅定,升到天界的外围边区,是靠善心与德行。所以善人必定升天,不过很可能升在天的外围,外道也一样。因为一切外道与正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劝人向善,如果劝人为恶,那叫魔道,就不谈了。这里讲四禅,为何只拿禅定来标榜,不拿善事作标榜呢?因为凡是人真心为善的,多半就是凡夫禅,心境上一定比较清净。照中国文化来讲,善心生阳;邪念是阴的,所以烦恼就来了。天人境界只拿禅定来比方,包括了善,而有些经典讲善道升天时,就不提禅定。前天有个同学笔记上写:“法喜充满,喜也是妄念,是大妄念,大结使。既然是妄念,佛法为什么提倡喜呢?”因为喜的另一面,是阴的一面,就是烦恼。喜是阳面,有喜则阳气生。善能生阳,所以佛法的道理,取阳面的善念。总算有个同学提得出来这种问题。 喜乐也是妄念,不过喜乐是阳面,是善念之所生,善也是念,所以四禅八定的境界也是念。只要到达彻底的舍念清净——四禅,才算摆脱了念。*****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如何修证佛法》
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我有个老朋友,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可是这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因为他的阳气太强,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恶,阴气就重,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中国有句老话:“为善最乐”,这是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纯粹劝人的话。你可以就这个行为体会一下,我自己的体验是如此,你真做了一件善事,帮了人家解决了一件大事,那真舒服。这个道理是什么?善行是喜的,恶行是忧的。喜的东西是阳性的,忧愁的东西是阴性的。真做了好事,不只是精神上会感到非常愉快,身体都会舒服的。就有那么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说学佛的人还不如学童子军,童子军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论大小。可是学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尽管满口佛话,人家碰他一下就气死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所以啊,应该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本来的清净光明,“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所以叫作客尘,这是中国文学加上去的。本性的光明是主体,外界的染污叫作客尘,靠修行才能把主体显示出来。为什么一定要加工修善的,加工修坏的不可以吗?都是加工嘛!既然加工,用刀细切是功,拿斧头来乱砍也是功,为什么非要修一切善呢?那变成教条了嘛!硬性的规定,其理由没有说出来,何以修一切善会有这个加持修行的功能?譬如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行善最乐”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不是的,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所以,善的行为在中国医学上,或依阴阳家来说,是属于阳的光辉的一面,是开发性的,而恶的行为属于阴性的,它是收缩的、紧张的,会使自己起恐惧感、痛苦感。那么,这个善恶的行为在心理上的差别影响,心理的状况又影响了自己的生理,有这样的严重性。因此,真正修一切善,救助众生,人性的光辉自然发生,智慧便逐渐发起来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开展,甚至立刻就变。这就说明了一种唯心的功能,在善恶差别的作为上,它的作用是有这样大。这个力量只能拿物理的道理作比方,而没有办法用物理学的方法去作说明。因为心的道理的微妙,不是观察物性那类方法所能界定的。这可由你自己去测验看,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内心有讲不出来的舒服,那一天觉也睡得特别地好,特别痛快。因此如果这样累积善行下去,那个自性的光明,你不要打坐,不要盘腿,都出来了。盘腿打坐修禅定是消极的行为,不敢去为恶而已,还少积极的善行。所以,菩萨道是积极地行善,你不要打坐,禅定境界一样地到达喔!而且到达得很快。——《宗镜录略讲》
二、老古寄语
古国治老师:
“日行一善”就是实踐南怀瑾先生“学佛先要把人做好”的理念。
为别人考虑着想就是善。很多人因日行一善而改变了与孩子的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朋友关系,增加彼此的幸福感。
回应很重要,这是人性的需求。
行善的关键在一念之转。 突破自己,必有痛苦。
妈妈们不止照应孩子,还要照应到公公婆婆,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群里的人,大慈大悲千手千眼的精神,所以观音菩薩現女身相。
转发也是日行一善。日行一善很简单,只要动一下你的指头就行了。因为你动一下指头,可能有人改变他的一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善。
行善就是被动与主动之分。
日行一善是觉察贪嗔痴慢疑的好机会。又好又快的成长和突破。 念头即起即灭,发觉是恶念,不跟随就是了嘛!配合修定修善,須要时间的。让自己的习气軟化薄化淡化,須要时间,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以前南老说过:行善还要有福报才行,没福报还没机会行善,所以要好好感谢这些人。很多不学佛的都比我们强。学了佛,往往容易懒,容易傲慢!没有别人,自己成就不了。别人是我们的道场,我们的土壤。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心心念念在别人即是念佛。
三、加入我们
1. 日行一善的愿景口号:
让生活更美好,从自己做起。不断开发自己未生的善,也开发别人的善。行善,就是为别人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2. 日行一善的实践理念:
关爱 愿我学会付出,给予,多给别人温暖,让我少一点贪爱。
尊重 愿我学会谦卑,平等,多替別人考慮,让我少一点傲慢。
瞭解 愿我学会观察,倾听,多懂别人心理,让我少一点愚昧。
赞赏 愿我学会乐观,喜悦,多看別人优点,让我少一点嫉恨。
接纳 愿我学会允许,寬廣,多给别人机会,让我少一点恐懼
3. “日行一善 ”为何要入群?
全国各地“日行一善”朋友群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的平台,可在群里学到更多行善的方式,可看到别人难行能行而激励自己,可在群里收到鼓励而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4.为什么要每天写“日行一善”日记?
(1)、透过每天写行善日记,才会把行善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才能改变自己,突破自我,不然人都有惯性,习惯在过去的恶习圈打转。
(2)、每天写行善日记,才会不断开发自己未生的善。
(3)、每天写行善日记才会发现自己过去的恶念,才能转化恶念,同时让善念善行生根,深深植入我们的心中,变成自然而不费力。透过入群,每天写行善日记,给自己压力,才能突破自我,改变自己。
5.为什么第十天要写“日行一善”的总结报告?
经过十天写行善日记之后,感受到自己确实受益了,也希望身边的朋友能够受益,为下一步自己建群做准备,把“日行一善”传递下去,把行善的种子撒出去,让中国各地开满行善的花朵,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
6.为什么“日行一善”群要限制人数?
因为这是互相学习的平台,要看群里其他朋友的日记,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无法看太多的日记,为了更好的学习,不得已只有限制人数了。
7.为什么要选出这十天群里最欣赏最佩服的人?
“日行一善”是互相学习的平台,不止学习如何行善,也因此让自己学会欣赏人性的善良、坚忍、积极向上等美德,也让自己变得谦虚、合群。
欢迎加入”三人行 众人行”群:
人数:18——20人;
群规:入群后每日交善行日记一篇,字数长短不限,有特殊情况可请假或补交;
微信号:1862308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