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深海》那天,刚好是胡鑫宇案件新闻发布会的日子。
走出电影院,惊讶于电影抑郁症主题的同时,我想起了中午看过的发布会报道。
电影里,被抛弃、被叫做晦气的孩子挣扎在弥留之际,生的救赎和死的念想不断挣扎,最后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了自我疗愈。
现实里,这个梦没有醒来,甚至没有发生过。
这几天一直在想,如果有人能像南河一样伸出手,如果有人能告诉他 “这不是你的错”……但这些都太难了。
更现实地说,如果胡鑫宇——这个同样忧伤的孩子——看过《深海》的话,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
《深海》
尽管口碑严重两极分化,身边的朋友也是差评居多—— “ 剧情弱,画面还行” 是最普遍的回答,我还是对《深海》这部春节档唯一专注于个人叙事的电影抱有某种矛盾的期待:又期待,又害怕失望而降低期待。
事实证明,它是一部有想法的、珍贵的作品,虽然有诸多不足,但仍是应该被效仿的作品。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它在市场上并不如预期般受欢迎,看到导演田晓鹏为票房失利而向片方道歉的新闻,不禁感慨,这样的电影,以后只会越来越少了。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警戒线-------------------
01
故事
《深海》有两层故事,都很简单。
第一层
小女孩参宿坠海后跟随海精灵引导,误入深海号邮轮上的 “深海大饭店” ,在饭店打工后渐渐被船长南河接纳。
他们为了寻找海精灵闯入禁地,最终参宿成功进入深海之眼,但船只损毁,南河死亡。
第二层
小女孩参宿幼时父母离异,母亲的离开一直困扰着她,她因此罹患抑郁症。
父亲却完全不相信所谓 “抑郁” 是病,他再婚后极度偏爱与现任妻子生的弟弟,不仅平时对参宿缺少关爱,全家邮艇旅行也将她视若无物。
当晚,参宿在暴风雨中跳下邮轮,却意外被扮小丑的工作人员南河救下,两人靠着一个鸭子泳圈在海上漂泊许久,参宿等到了救援并最终苏醒,但南河没能活下来。
两层故事分别对应参宿的梦境和现实,也分别构成这部电影的表层和内在。
前半段篇幅几乎都集中在深海号邮轮,密集的画面信息与丰富的色彩充斥视听,却都服务于童真到有些幼稚的人物台词和表现,在压抑的开篇后让电影基调迅速重新回到了温馨祥和中,如同一场暴风雨后的小憩。
后来,参宿追随的执念——海精灵(妈妈),以及她一次次情绪崩溃的化身 “丧气鬼”,推动着剧情发展,深海号航行、损毁,南河受伤、死亡,都直接或间接地和参宿有关。
到这里,电影的观感是极其不佳的,因为似乎一切不幸都是她自己的胆怯和沮丧造成的,熊孩子毁灭世界的老套路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但随着电影后半段揭示真正的主旨,参宿的性格、情绪、行为都有了原因:
抑郁症。
这时再回看前半段,会发现,如果彻底站在成人视角,整个观影过程就很像作为普通的成年人的我们,对抑郁症的青少年患者的看法。
我们一开始并不理解他们为何这样表现,因为我们始终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去思考、去听、去看他们的行为表现、去理解他们与家人朋友的矛盾,但从未深入过真正的诱因,只觉得是叛逆、是幼稚、是不听话、是有毛病,直到像胡鑫宇一样真的发生意外,抑郁症的议题才会被重视。
一部国产动画电影,不仅敢于选择青少年抑郁症题材,而且尽可能站在公正的角度引导观众去理解抑郁症、给予关怀,而非评头论足,已经足够珍贵。
但或许受制于篇幅,或许不想偏离主题,电影没有抛出最重要的问题:参宿投海的原因是抑郁症,那抑郁症的原因呢?
02
原因
《深海》真诚地描绘了一个奇幻绚丽的梦境世界,用几乎最顶尖的动画技术让观众体验梦的美丽并沉浸其中,最后再谨慎地将观众从梦中叫醒,直面现实的伤痛,并予以治愈。
换句话说,一个情绪低落、交流能力缺失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分裂中罹患抑郁症,最终跳海,又在陌生好心人的舍命相救下,受其触动并决定重新努力生活。
然后呢?
然后,导演用片尾插画给出答案:主角努力生活,一切都好起来了,家人也包容自己了、朋友、学习、生活,一切皆大欢喜。
参宿心态转变了,一切就好了,仿佛生活里的所有都一呼百应地调转航向、欣欣向荣。这么看,岂不是正好证实了 她就是造成从前一切不美好的原因?
治愈是主角在南河帮助下的自我疗愈、转变是主角经历南河之死的自我改变、美好生活是主角重新振作自己努力的结果。
造成抑郁并持续使之加重的最主要原因:母亲和父亲,窒息的原生家庭,问题解决了吗?
作为参宿的执念所在,妈妈,离开后不闻不问、回消息也不厌其烦的妈妈,在参宿昏迷时呼唤着她的名字、参宿醒来后却再没有陪伴的妈妈,她的问题怎么解决?
作为抑郁的症结所在,爸爸,忘记女儿生日、和她合照都别扭的爸爸,忽略了对参宿的关心与关爱、不相信抑郁是病的、只喜欢儿子的爸爸,他的问题怎么解决?
很明显,没有,这个问题有意或被迫地被忽略了。
03
如果
没有对抑郁症的原因追根究底,让《深海》的情绪落点在到达高处后像雨滴落入湖面一样空泛,有波纹但没有涟漪。
尽管如此,我仍然很推荐《深海》。
原因有二:
第一、现实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解决、或者说根本不可能解决,强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原生家庭的分裂;
第二、无论你是否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精神痛苦的折磨、或身边有没有人经历,这部电影都是一次近距离了解抑郁症群体、与其平等共情的机会,在荧幕中听到 “这不是你的错”、在影院里听听 “微笑” 的祝福,这很好。
青少年尤其中学生正处在情感极度敏感的关键时期,一句斥责可能都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可逆的心理损伤,而一句关心、一场两个小时的温和旅程或许也能让内心丰富的他们重新思考生命中的灰色与彩色。
“ 如果胡鑫宇看过《深海》的话,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我不知道,因为没有如果,现实中的结局只有一种。
或许他会不屑一顾、或许他会觉得很难看,但或许、或许他在做出决定的前几秒,脑海中会闪过这部电影里的 “ 这不是你的错 ” 。
04
尾声
在胡鑫宇案件的新闻发布会中,“ 心理刻画情况 ” 被罕见地单独列出:
“ 性格内向温和、孤独 ” 、 “ 内疚、痛苦 ” ......都是参宿和胡鑫宇的共同点,也是大部分缺乏心理关爱的青少年群体的共同画像。不仅如此,他们既没法得到周围的关爱,也缺乏渠道来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救助。
这也是无数如今的成年人曾经的样子。
或许他们的问题至今也还没有解决,又或许他们脱离原生家庭和中学学业压力后,在成年前后世界观形塑的关键时期幸运地得到了关照,但时至今日,幸运的人仍然是少数。
因此,如果身边有特别是年纪较小的性格孤僻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们有抑郁倾向,请多多地帮助他们,不要居高临下或强迫自己共情,哪怕不说话、只是一起散步,也是一种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