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相信很多人都在朝夕日历等平台上听了李笑来老师的这节微课,我马上整理出这篇听课笔记,汇集了一些重点方便大家以后随时查看。以下便是李笑来关于如何读书的课程内容。
【1】
分享前先说一件事情:一念一世界。
我们生活在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之中。一个小小的观念被改变之后,整个世界就会随之改变,而且整个世界的变化通常不是很小的变化,而是整个世界会彻底变成完全不同的,甚至无法提前推理的另外的样子。
举个例子:“努力”和“坚持”两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并不存在,为什么?
越是某件事觉得需要努力坚持才行,这件事基本上从一开始就做不成,你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做,这样的事情是做不好的。
于是我磨练出一个策略,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给这件事赋予重大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比如以我目前的情况,写文章赚钱是很难有动力的,至少不会有极大的动力。我就得想出个办法赋予它一个重大甚至伟大的意义,我就决定把专栏赚到的所有税后收入都捐出去,放到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奖学金上。
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因此开始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创意层出不穷。因为我算了一下在目前的订阅量下,相当于每个字100元,于是只要我写出二三十个字的句子,也就相当于可以资助1个优秀大学生1年的奖学金2000块,一篇文章按2000字计算,那就相当于我能资助100名大学生,这动力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写着写着就高兴了。
所以对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烘烘的努力,而是干脆停不下来。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一念一世界是个很实在的道理,一点都不虚。
【2】
一、读书路径与境界更新
读书这事最初是很难做到目标明确的,如果一上来就目标明确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失去获得意外好运的机会。
第一个阶段:漫无目的的读书
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能读到什么就读什么,不用挑。不用挑的原因在于,挑书也是一种逐步积累的能力。
具体选书原则,可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公众号后台回复“选书”获得文章
第二阶段:有选择的挑书
挑书的能力是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必然逐步养成的。我从来不向别人索要书单,因为那是别人的书单,肯定不是我的书单。
思考久了观察多了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向别人索要书单是使自己的挑书能力逐步退化直至为零的最有效方法。
你的挑书能力不可能不长进的,除非你一定要让别人帮你挑书。
基于我个人的两个价值观,我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六大领域中,非虚构类、英文原版、心理学、经济学、策略学、脑科学。
从这些领域中我又是抓到什么看什么,看着看着又开始挑,哪个出版社更靠谱,哪个作者更有趣,然后就进入了我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读书变少了,开始读学术文献
到了第三个阶段,我读书开始变少了,整天读的都是各种学术文献。我购买了几乎所有我能买的国外电子图书馆会员,闲的没事就在里面翻。
通俗读物和学术文献的最大区别在于作者的写作态度。学术论文的作者通常并不关心读者是否能够读懂,他们的想法是我能够自圆其说,且尽量写清楚这是我的事情,能否读懂那是你的事情,我才没有空掰开了揉碎了生怕你读不懂。
所以大量阅读学术论文真的非常锻炼阅读理解能力,重点在于理解能力。
第四个阶段:大量检所阅读
我30岁的时候是2002年,在那前后国内已经可以在Amazon上买原版书了,又过了些年绝大多数有价值的原版书都有了电子版,不知不觉间我在自己的电脑上给自己建了一个图书馆,这时候我也到了大量检索阅读的阶段。
所谓检所阅读,就是有目标的阅读。大体上知道哪些书里有哪些领域的内容,把它保存在电脑里,然后就通过全文检索,需要什么就通过关键字搜索,把那部分找出来参考。
第五阶段:什么都看
过了40岁之后,我进入了第五个阶段,我又回来了,我开始又是什么都看,虽然总是不由自主的挑。
为什么我又回来了?因为这时候我阅读的目的性没必要那么强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更需要了解真实的世界。
了解真实的世界很重要,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虽然有难度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多年来的读书路径,从泛到精再回到泛。还有另外一个维度的路径,从全盘接受到部分接受,到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多想想,有本事在任何一个地方学到我们应该学到的东西。
二、个人的阅读目的
阅读的目的就是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空话。
改变生活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习得新的技能。大家可能不信,我是靠书学会游泳的,这一点罗永浩可以作证,因为他的蛙泳是我站在游泳池边上仅靠说话就教会他的。
三、如何通过阅读学会任何技能
我相信也请你相信我,在有时间有耐心的情况下,任何技能都是多多少少可以通过阅读习得的。
等你过了25岁之后回头看看初中高中教材,你会感到无比惊吓。怎么会这样,这么简单的东西却觉得那么难呢?很多人只是没试过而已,所以你会明白小时候觉得数学难,然后一辈子就觉得真的那么难,其实是非常吃亏的。
事实上25岁之后的你只要学习习惯正常,很可能只要一星期的时间,就能够把高中或者本科某一个学期的教材全都过一遍,然后震惊于当今的理解能力之强更震惊于过去的理解能力之差。
所以首先你要学会一点,别总觉得专业这件事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事实上只要你学习能力专业,无论什么其实都可以学的比较专业。
其次你要学会一个特别重要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要学的本领: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使是读不懂,也要读完。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并不是线性的,不是那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干掉大Boss就可以通关的模式。
没有难度的知识大家都学会了,乃至于学会了之后相对优势并不明显。但凡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常常是递归的。
有些书是这样的,想要了解第一章,必须依赖于对后面章节的深入理解,这种书籍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理清思路。
所以你要学会即便是一本书看不懂也要看完,并且反复去看直至看懂。这个本领你有了就会发现你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有悟性的人,你要相信人的大脑是有成长能力的。
其次你还要理解另外一个原则,就是“用”。学而不用是绝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
最后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技能,是一种社交活动,我总花很长时间去读书评、影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能在别人的留言里发现自己的阅读有所遗漏,总是有自己想的不足够全面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读好书也是提高自己社交层次和能力的重要工具。
四、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1.阅读理解速度提升,根本上只能靠积累
深入理解总是很耗时耗力的事情,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只能靠积累,而且还得刻意认真的积累。
2.写作
积累是必须的,除了积累之外的方法就是两个字:写作。
这个窍门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描述,像作者一样阅读。
遇到好书、好文章、好段落的时候,一定要只字不差的阅读,而且这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得到的重要技能,最终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
获得这种难得能力得方法就是开始写作,阅读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三心二意的错过很多细节,不耐烦的时候还可能跳读、扫读、略读。而写作的时候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你没有办法跳写、扫写、略写。
阅读目标常常很宽泛,而写作目标常常很具体,所以有写作目标的人更能够做到有目的的阅读和主动阅读。
五、如何做到熟练的融会贯通
你只要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一个融会贯通优质案例:http://b.xinshengdaxue.com/A03.html,值得深入阅读。
除了经常问自己这个简单朴素的问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朴素的前提,你得积累。
你脑子中要积累的知识点越多,融会贯通的机会就越大,否则就没有什么可以融汇,没有什么可以贯通,哪有什么机会融会贯通呢?
六、一些有必要说明的细节
1.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每天都要给自己腾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至少连续1小时。
2.电子书和纸质书的选择
我现在几乎是选择电子书的,而且现在基本上不读纸质书。我最喜欢和最不能割舍的就是全文检索功能。
3.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用什么样的工具
以前没有电子书的时候,我会经常用卡片去做摘抄和分类。现在我几乎不做读书笔记了,甚至什么工具都不用,就是直接把整本书存在电脑里,定期做个备份,需要的时候用全文检索功能就行了。
4.阅读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吗?
大自然中傲娇的物种必然很快灭绝,如果你只能在安静的地方阅读,那你随时有可能被打断,当年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我会专门找嘈杂的地方阅读,习惯就好了,边上多乱都不怕,这是真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