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河南省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改善暨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骨干教师培育项目培训第七天。
上午8:30,培训学习准时开始了。
今天上午给我们授课的是许会娜老师。许老师是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人教社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质课教师,省文明教师,省教育厅首批卓越教师培育对象。
许会娜的讲座主题是《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徐老师主要讲了两个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结合实践案例理解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许老师首先讲解了2022版课程标准框架结构。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明确了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在我们国家义务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的。最后一个变化就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2022年版新课标和2011年课标课程性质对比,2022年版新课标增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
新课标优化了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一体化设计;艺术课程分项选择开设;劳动、信息科技独立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前至一年级。
新课标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了基本要求;明确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2022版新课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课程育人导向: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日常生活科技进步,外国优秀文化。
新老版本课程标准学段要求对比:有新增加的内容,但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没有变,新课标是在原来课标基础上的守正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增强了指导性,有以下教学建议。1.目标确立: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育人导向2.内容选择: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教学内容;3.活动设计:创造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4.时代要求: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第二部分结合实践案例理解新课程标准。
巧用清单进行习作教学。许老师带老师们先了解了写作能级,清楚各级段对习作的要求。记事类作文在统编教科书的习作中占比较大。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记事类作文主要是反映学生的生活,如:玩的一次游戏、过的一个传统节日、参加的一次活动、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事。但是具体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单元页加习作页的要求,梳理整合。
许老师又带我们了解了教材中写人的文章。五年级上册之前都是写身边熟悉的人。五年级下册就开始注重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六年级不仅要写具体,还要有情感。
习作清单。以四下第五单元习作为例。许老师用了四篇习作例文让老师们评判。
清单——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单子。清:明晰;准确;一目了然。单:按照某种顺序陈列出来的有关条目。习作清单,就是将本次习作的要求,以清单的形式有序排列,供学生自检或互评,供老师进行科学评价。为什么要用作业清单呢?
课堂教学评价建议(2022年版):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过程性评价原则(2022年版)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教师应为不同年级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怎样设计和利用习作清单?有写前的规划,写后的检测。评价标准按照单元页及习作要求去设定。习作清单可以很好地使“教学评”三位一体保持一致性。
课例观摩,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是学习目标,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拓展性学习任务群的体现。
通过许老师的分享,相信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新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在教学中如何让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中,持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