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心内容是优绩至上的时代,成功就像是清教徒的救赎一般,成功的人将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努力,不考虑机遇、运气,于是造成了对自身成功的理所当然的认同,蔑视失败的人,将他们的失败简单的归结于不努力。最终回到题目,这就是精英的傲慢。
理想“优绩制”原则:社会与经济的奖赏应当依据才能、努力和成就这些“优绩”来决定。人们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成绩优异者获胜。因此,最好的大学应当录取成绩最出色的学生,收入最高的职位应当留给最有能力的人才。其实,不只是美国人,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现代社会都认同优绩制,认为“择优录取”及“能者多得”是理所当然的公平原则。
大学招生录取是优绩制的表现形式之一。优绩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成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可以获得的东西,“英雄不问出处”,你哪怕出身贫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那么成功者就应该获得奖赏。优绩主义本来蕴含着一种打破固定阶层的承诺。但其实优绩制根本无法兑现它许诺的公平竞争与社会阶层流动,在虚假承诺的伪装下只是个陷阱。
教育本来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通道,但优质教育是稀缺资源,需要竞争才能获得。并不是每一届精英都是天生超群的,那如何去维持精英阶层的领导地位呢?精英阶层找到了另一种方式去实现“精英的世袭”:通过支付高额费用,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升学训练,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外加各种昂贵的课外补习班和培训项目,让他们的子女在各级入学申请中获得难以匹敌的竞争力。由此“维护了一个有效的世袭统治阶层”。
在看这本书前,我也认为优绩制没错,能者多得本就是应该的。我认为能者之所以多得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我们所没有付出的努力,原来现实并非如此。能者付出的努力不是我们所没有付出的,而是我们不能够付出的。例如,历代能者所积累的地位经济优势。我们本就没有真正平等的机会去竞争理想的商品和社会地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义成功和失败、赢和输?成功者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又应该持有什么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