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霸业
晋国与楚国之间经过多年的拉锯,终于在邲之战中一战定胜负,晋国兵败如山倒,中原霸主之位也迅速转移到了楚庄王的手中。然而楚庄王的霸主之路走的却并不舒坦,先不说齐鲁卫这样的东方诸侯,扼守着楚国进据中原大门的宋国就第一个不服。楚庄王为了征服宋国煞费苦心,以申舟之死换取了楚国对宋开战的借口,以图征服宋国慑服齐鲁,达到完全称霸的目的。
然而在进攻宋国时却出师不利,宋国在晋国的口头支援之下,竟然足足地坚守了九个月,若不是申犀的一再坚持,楚庄王恐怕早就退却了。围宋一役让楚国损失惨重,以至于楚庄王经略东方的步伐就此戛然而止,楚庄王也于三年之后带着满腹的愤懑溘然辞世。
当楚国振作的时候,鲁国看到楚军势大,接连打败了郑、晋两国,害怕楚国会来讨伐自己,于是就在楚军围宋时,派了使者去与楚庄王相会。可鲁国首鼠两端态度并不坚决,抱持的是既不想得罪楚国,又不想让晋国知悉的态度,因此并不想与楚国订立盟约。晋国明明已经战败了,其影响力却时时左右着东方诸侯的态度,让楚国即便已经称霸了也过的很不痛快。
晋国无力维护东方秩序,楚国对此也是鞭长莫及,这就让齐国看到了希望。齐国趁着晋楚两败俱伤,东方出现权力真空的时机开始蠢蠢欲动,接连对其邻国鲁、卫下手。鲁国畏惧齐国,便想要找新晋霸主楚国帮忙,偏偏这个时候楚庄王去世了,不能出兵相救,这就让鲁国人犯了难。鲁国人转而与晋国结盟,希望依靠晋齐之间的矛盾来为自己保驾护航,齐楚两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为有了共同的利益诉求而团结在了一起。
晋景公十一年,在鞍地击败了齐国,对楚国在东方的布局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鲁卫两国在晋楚之间的立场选择,也让楚国极其恼火。要知道,鲁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楚国示好,可转眼间就与晋国结盟伐齐,而卫国则从来都对楚国的称霸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抱晋国的大腿,这对霸业已成的楚国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楚国国内众议斐然,都纷纷要求出兵救援齐国。令尹子重考虑到楚庄王刚刚去世,新继位的楚共王又过于年幼,本不打算出兵的。但他扛不住国内一致请战的声浪,只好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战前动员工作,包括户口清查,弱势群体的救助,以及全国大赦等动作。其目的就在于解除将士们的后顾之忧,好抽调更多的兵力派上战场。
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清查动员之后,楚国出动了包括国王警卫队在内的所有部队,并拉拢了所有能够拉拢的盟国,就连许国和蔡国未成年的君主,也让他们提前行了冠礼然后强行拉上了战场。到这年秋季,楚国大军攻打卫国,并经由蜀(泰安)地攻打鲁国阳桥(泰安北)。晋军迫于楚军人多势众,不敢救援,鲁国只好派人到楚军中求和,在阳桥前线给楚国送去了木工、缝工、织工各一百人,并派鲁成公的儿子公子衡到楚军中做人质,与之结盟。
夏历九月,楚国邀集齐、秦、郑、宋、鲁、卫、陈、蔡、许、曹、邾、薛、鄫等国在蜀地会盟,这次会盟可谓是盛况空前,中原政治格局中能够叫得出名字的国家,除了晋国和一些东夷小国之外几乎都参加了。但是如此空前的一次会盟却缺乏诚意,参会的各国都心怀鬼胎,附楚的态度都不坚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楚庄王时期的用力过猛,以至于透支了楚国的全部实力。这次蜀之盟楚国可以说是已经竭尽了其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才勉强打败了鲁卫,达到了会盟的目的。诸侯看到楚国实力的衰弱,因而对楚国霸业的前景并不看好,只是迫于楚国一时的威势而虚与委蛇,一旦楚军撤回,就马上开始与晋国暗通款曲,楚国也无力再次兴兵讨伐。
鲁国因畏惧晋国而偷偷与楚国结盟,当楚军回撤到达宋国时,送往楚军中做人质的公子衡竟然逃走了,楚国竟然对此也无力声讨。盟会刚刚结束不久,参会的宋、卫、鲁、曹等国就又在晋国的领导下去讨伐郑国。此次诸侯伐郑虽然中了郑军的埋伏而大败,却也表明了楚国声势浩大的联盟并不牢靠。
晋国的反扑
而晋国方面,却因为鞍之战的胜利而显得有些亢奋。晋景公十二年秋,齐顷公亲往晋国朝见,向晋景公晋献玉器,欲尊景公为王。晋景公虽然辞谢了齐顷公称王的请求,但还是颇有些沾沾自喜,便以赏赐鞍之战有功之臣为由,突破规制,建立了六军的体系。周代有天子六军,大国三军的说法。晋景公设立六军实际上是僭越了天子的规制,虽没有实际称王,但内心里已经把自己当成王了。
如此一来,晋国就在景公时期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六军十二卿建制。以郤克为中军元帅,统领中军、上军、下军、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六军共约七万余人,郤克以下担任各军统帅的分别是荀首、荀庚、士燮、栾书、赵同、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这个庞大的阵容在整个春秋时期也是空前绝后的,显示出了当时晋人的勃勃野心。
楚国既已势衰,晋国便有意开始与楚国再次争霸,争霸所要争夺的首要目标就是郑国。景公十二年,晋国联合诸侯伐郑,不料出师不利中了郑国的埋伏,联军大败。晋国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就寻求新的机会再次伐郑。恰好郑国与许国发生了纠纷,许国原本是郑国的附庸,自打楚国围郑败晋之后,许国人就有些瞧不上原来的宗主国郑国,转而投入到楚国的怀抱。郑国人虽然在楚国人的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小小许国还是不惧的,于是就接二连三地讨伐许国。
按理说许国和郑国都依附的是楚国,这本来就是楚国门前的一些家务事,可晋国想打郑国总得找借口啊,于是就以救许为由讨伐郑国。楚国一看自己的小弟被打了,就前来救援,晋国是退了,可是许国和郑国就开始打官司了。先是许国状告郑国无缘无故攻打许国,是破坏盟约。郑国辩解说晋国为什么要来救你,你肯定偷偷给晋国人好处了。在楚老大面前,许国人也很冤枉,就一个劲地说:“没有啊!我真没有!”楚人就问你指责许国,可有什么证据。郑悼公哪里有什么证据,就说我没有证据,我腹诽,腹诽不行吗?如果没有这档子事,晋国为什么要救你?
结果楚国人还真够公正的,既然你没有证据,那你就是诬告,于是判了郑悼公败诉,并把郑国的使者皇戌和子国给抓了起来。郑悼公争讼不胜,灰溜溜地回到了郑国,一路上他就琢磨楚国人究竟什么意思,这是要找我麻烦啊?楚国的大树既然靠不住,干脆也就不靠了,郑悼公一时气恼就派了公子偃到晋国要求结盟。晋国人正筹划着该怎么搞郑国呢,偏巧郑国就送上门来了,不耗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的和郑国结了盟。为了宣示这个伟大的胜利,晋国紧接着又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国际会议,召集了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等国在虫牢举行会盟,以庆祝郑国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