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偏偏生在城乡差别极大的时代与农村家庭,除了寒窗苦读与当兵,改变命运的传统方式,只有上大学这条路了。
我八五年上小学,校舍是改开之前的联中,石头砌就的房子,水泥板桌子,地面浮土因干燥足有五六公分厚,又因教室教师缺乏,一段时间把教室分成两半,左侧二年级,右侧三年级。老师教完二年级,布置作业,转身再教三年级,好在时间不长,又都在独立教室上学了。或许混教是一次教学改革,我也记不太清了。
三个村子的孩子在一所村小学读书,初中还要考,淘汰率也很高,不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很多同学小学便辍学务农或务工去了。我很幸运,父亲一直支持我哥仨上学,老师都是本村民办编制,但他们很认真,也一直向我们贯输上大学的理念。
初中,要骑车到十多里外的联中,学生是约二十几个村子里的。民办老师仍占多数,公办老师是专科或中专毕业,看到他们吃公家粮,领工资,我羡慕的很。曾遇到一女民办老师,教我数学,一次因我未完成作业,老师把我撵到外面,下着小雨,让我在树下石沿上写作业,老师竟在雨中陪我,小惩罚一下。但很温暖,并未觉得老师刁难我,可惜,这位老师命运很不幸……
初二语文是一位中专毕业的女老师,她板书很好,提倡写好字,也常让我组织学校板报,我的钢笔字粉笔字也是那时有了进展,并未上什么业余兴趣班,全是弄本字帖自学。当下孩子们花钱上各种班,我是极不赞同的,纯粹是花冤枉钱,养成不好的社会风气,有些过滥。
初中以考中专为目标,流行竞选,可惜我没入围,为此副校长还专门找我谈心,但我也并未感觉如何失落,只一心备考高中。考不上便只能辍学,因为家里没有什么财力关系帮我。但我竞考上了,县一中,那是九二年,十四岁。
高中的生活是艰苦的,学习是紧张又让人都不敢生病请假的。但我完全沉浸在为高考冲刺的状态中,老师们也没有现在的不良习气,水平很高,教学认真,不计得失。我选理科,化学不好,选文科,历史不好,最终选了文科。高考前,大家都心事重重,一旦不中,除复习再考,倘进入社会,于前途恐怕都会感觉迷茫惴惴。
那时的高考,先报志愿,父母并不懂,我也只想能有大学上,走出农业门,弄个非农户口便足矣,再说,家庭已为我高考花尽了家中最后一毛钱。三个一起上学的弟兄,几亩薄地,父母已经透支殆尽,我更是不许好高鹜远,只求稳上大学。
大学在海边,我上中文系。这里的图书馆一下将我带入神奇的世界,我尝试阅读各种书籍,哲学文学美学,诗歌小说,中外古今,幻想将来工作到学校教书,赚钱。很不幸,九九年,国家大学生也很难分配工作。毕业前,我回趟老家,说是工作要等待,可能几年。索性,我没有回济南,直接去了枣庄。
几年的大学生活让我觉得信心满满精力充沛,国家改革开放逐渐深入,随年龄增长,我也有了胆识,对前途有了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探险精神,逐渐改变完善自己,并试着探索他路。在枣庄那所私立高中,我收获了家庭、学生、朋友,以及二次求学的机会。直到辗转赴青,经历机关,从事律师。
现在想来,我一农村孩子,如果在少年时不好好学习,国家不提供相对公平的高考,人生到底怎样,真是未知数。如今,很多人批评高考,痛斥应试对孩子的摧残,似乎为博眼球,恐天下不乱。少年不求学,或碌禄而学,家庭民族,真不知走向何途!取消高考,却会毁掉我之底层人士的人生。
有人讲不上学的成为大学生的老板,并将此种现象视为广泛,却别有用心,若任此,实家国不幸。这种论调,我曾驳斥,便不展开。但从我自身来讲,应感谢高考。
我也极力鼓励我的儿子走高考之路,学习是为未来的准备与习惯养成,应试是面对挫折的调适与心智能力的考验锻炼,读书并进入大学,将让我们开阔眼界,汲取知识营养,培养一种思维力、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最终拥有完整完美的人生。
如果高考不利,当然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人生还有更多机会,但我还是怀念青少年时代因高考而生的紧张感与成就感。
希望明天的2017高考,学生们都完成人生第一次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