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不幸”,哪怕遭遇的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当你认为是“不幸”时,原罪依然是我们自己。
身边总会听到他人说及过去的不幸与倒霉导致如今困窘或悲惨的现状,继而不喜欢现状的自己,幻想过变成谁谁就好了。
像这类认为现在是过去的出身或遭遇所造成的人,他们的视线只聚焦在“被给予了什么”,而没有去思考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或许有人反驳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公平,有的人出身贫民窟,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身,会出现幻想不是很正常吗?
幻想其实就是无法悦纳当前的自己,过去的现实已无法改变,“我”作为一个容器也是无法更换,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经常幻想以及不接受现实“自己”的人始终不会幸福,现在的不幸皆是因为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不幸”是一种“善”的行动,这里的善指的是”“利己”意义层面上的善。用“不幸”来形容人生某阶段,不是生在不幸的环境也不是自己陷入不幸的境地,而是因为认为“不幸”是一种对自身的“善”,用这种善会慰藉自己,并衍生出借口来阻止自己改变。
好些人难免反驳,比如性格就无法改变,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充当反击利箭。
这句俗语确实是反映了宽泛的事实,因为普罗大众缺少对自身的反省与思考,如果我们依照这种论调一开始就认为性格不能改,那么我们寻求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受限于自己的秉性,显然这是种消极悲观主义。
我必须承认,改变性格很难,但是一切在你有没有”勇气“的去改。
为什么我认为秉性可改。在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来形容性格或秉性,即人生中思考和行为上的倾向性,如何看“世界”和“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是所谓的生活方式。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性格,广义上包含了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假设有人为自己生性悲观,我认为应该换成“我独有悲观的‘世界观’”,问题不在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持有的世界观。性格一词或许有着“不可改变”的一味,但如果是持有“世界观”,那么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或者时代,这些客观事实对一个人影响巨大,会有不满乃至对他人心生艳羡实属正常。但我不能任其发展下去,真正的问题不在过去而是现在,是继续旧生活方式还是重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出自自己意愿。
相信很多人有过因为不满公司一直想通过跳槽来改变处境,却没有马上付诸准备或拖延行动的经历。我呆过的公司,总会碰到过一两位同事对工作很倦怠,原由是认为公司事多钱人人际关系复杂。让我很惊讶的是,他们的不满从好几年前就有了,到如今也未见他付诸行动去改变,无论是换工作还是调整工作的方式。
这里涉及到一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旧的生活方式虽不满但却安全、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前方的路未知,未知就会带来不安。面对不变带来的“不满”和变化产生的“不安”,大部分人下意识行为上选择前者,即想改变但又害怕改变。
这种心思纠结的现象应该很普遍,人一直和“懒惰”作斗争。据我观察,我们每天都会与懒惰进行好几回合交锋,大部分人其实是失败,否则像抖音游戏这类吞噬时间的APP也不会如此火爆,我们回顾人们刷抖音玩游戏的心路历程。
“唉,好累,刷下十分钟抖音先”
“嗯?这么快就到点了,再看半小时吧”
“纳尼?!视频好精彩,我还有好多要看的,嗯算了先看了再说”
一个上午过去,后悔莫及,默默下定决心少碰抖音,结果吃完饭又是往沙发一躺想着再刷5分钟,然后.....。
其实,很多人想太多过去和未来,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这句俗语耳熟能详,但真的理解它的人少,做到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今年对篮球迷来说最大的噩耗就是科比坠机身亡事件,很多人表示非常可惜,这么完美的一个人在这么风华的年纪就意外结束了生命。
其实我认为,除了年仅10多岁的gigi的死亡会让科比感到悲痛之外,科比其实对这种意外死亡并不恐惧和遗憾!
科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一个踏入赛场就会认真对待每一分钟的竞争与每一个对手,为了能在赛场能展现出更好的自己,私下的生活极为自律。
看过一个采访,主持人问到对死亡有什么样的看法?
科比表示“死亡是一个很坦然舒畅的过程,是一种领悟”。一路是奔向自己的想要的人生,其实就没有遗憾了。
人生只不过是一个个连续的刹那,没有过去与未来,每一天都是独立存在的。显然科比是一个活在一个刹那间、活在每一个时间圆点中的人,或许他的意外死亡在旁·人看来很是惋惜,我相信他对自己意外死亡一定是了无遗憾。科比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球员,在人生赛场上,他也是一个具备超卓勇气的人。
活在当下,其实很难,它首先需要一种断舍离的心态,仅此一项就限制住了很多人。
我有个小建议,人们可以这样想,无论过去的生活如何糟糕或者上一分钟你让时间毫无意义地流失了,那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失忆”患者,在这一份钟捡起内心的追求,封装情感,让理智去主导内心,一切重新开始,你要认为只要你还活着,世界依然有很多可能性。
如此,你终究会拥有一些改变的勇气,先迈出第一步,因为你不用面对几十年的人生重担,只要做好这24小时的今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