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不雨至七月,草木脆干石欲裂。
方士画符如画鸦,呵叱风伯鞭雷车。
九天云垂海水立,骄阳化为雨三日。
万口竞夸方士灵,彼亦自谓吾符神。
谁知水旱皆天数,贪天之功天所恶。
吾心修德可弭灾,大抵雨从心上来。
桑林自责天乃雨,岂在区区用方士。
前些日子,中科院甘肃核项目奠基请道士作法事件引爆舆论场。有人说,这只是民俗活动,没必要上纲上线。即便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指出其中的虚妄吗?其实,在封建时代,就有有识之士揭穿过民俗活动中道士作法的鬼把戏。
祈雨,是古时候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主要由官方主办,核心内容就是方士作法,画符,烧纸,念咒,手舞足蹈之类,祈求上天下雨或止雨,解除旱灾或洪灾。结果是否灵验呢?很多诗歌记载了所谓灵验的情况,大都是歌德颂圣体。是否有失灵的时候呢?没有查到诗歌记载。当百姓沉浸于喜雨之际,偏偏有这么一个诗人,奋笔写了一篇辛辣时评,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无情地揭穿了皇帝的新装。他就是“打假斗士”方舟子,哦,不,是宋末元初诗人于石。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就让我们来读读于石的诗体时评《祈雨》。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干旱的情状:六月七月连续不下雨,草木干枯,石头都要干裂了。怎么办呢?老套路,祈雨去。于是请来方士作法,画符呀,念咒呀,呵斥风神、雷神赶紧驾车出来。刹那间高云落下,海水陡立;骄阳化为霖雨,一连下了三日。大家争相夸赞方士很灵验,方士也自吹有通神的本领。正当方士夸夸其谈洋洋得意之际,诗人站了出来,科普一番,瞬间打脸方士。他说,雨水和干旱都是上天的安排,贪图上天的功劳这是上天所厌恶的。大家心底里修德积善,就可以消除灾害。雨不是向外可以求到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最后,诗人举例论证,商汤在桑林里求雨成功,是因为他自责罪己,哪里是用方士的昏招求得的呢?可以想见,这时候,方士们面面相觑,一脸懵逼,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无名诗人,于石能够提出“修德弭灾”的思想,斥责方士的欺骗愚弄不靠谱,还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在于石之前,也有人对祈雨迷信活动进行过批判。但大多数是思想家,比如荀子、扬雄、王充。很多一流二流诗人,面对人主的祈雨活动,似乎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沦为庸众一员,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更不敢亮出批判的匕首。比如白居易。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暮春,天大旱无雨,唐宪宗有意赐予百姓恩惠,以此解除旱灾。白居易便上书皇帝,乞求豁免江淮两地赋税,并要求“多出宫女”,以期获得上天宽恕降雨。皇帝照办,结果还真的下了一场大雨。白居易就作了一首诗《贺雨》。结尾“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是名句。诗中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始终,并对皇帝即位以来的政绩进行了歌颂。诗人希望皇帝能够有始有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政策。这首诗受到一些评论大咖的一致点赞,纷纷跟帖,大抵是肯定此诗反映了白居易忧国忧民的思想。比如《唐诗快》云“只如说家常话,忠爱恳恻,字字从肺腑中流出,真仁人君子之言”,《唐诗别裁》云“忠爱之意油然”。但在我看来,这首诗很大部分是在大拍皇帝的马屁。
与于石的《祈雨》相比,白居易的《贺雨》在思想的深刻性方面恐怕要被甩出好几条街。有人说诗歌的功能主要是抒情,而不是说理,但我认为情抒多了就可能成为滥情、伪情。刚好读到一则报道,在“魏晋风度与当下诗歌写作”主题座谈会上,诗评家罗振亚认为,“诗歌中如果理性因子多一些,诗歌就有骨头了”。他指出,当下虽然有很多诗歌具有理性思考,但也有很多人只把诗歌作为抒情的器物。这个观点或许为我的“偏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的诗中,动不动就热泪盈眶。这里肯定有真情在,但其中不免也掺杂着虚情假意。读多了读厌了一些抒情诗,再读一两首发议精警的诗文,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恒定的泪点,不致于今天跟着这个人感动中国,明天跟着那个人含泪劝告。反复读《祈雨》,不由得心生愤慨:像于石这样见解拔俗的精品力作竟然乏人问津,阅读量可能停留在个位数,就像简书里初来乍到的小白。这更加坚定了我把这首诗推介给世人的决心。
“吾心修德可弭灾,大抵雨从心上来。桑林自责天乃雨,岂在区区用方士。”七八百年之后读来,仍然让人振聋发聩。特别是在倡导科学精神、呼吁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什么叫“修德可弭灾”?我的答案就是: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纸张,不乱砍滥伐,不破坏植被……这些环保行动,就可以减少灾害。什么叫“雨从心上来”?我的答案就是:内心涵养善源、德源,永葆爱护生态的意识,就能够活水常新,细水长流。
回到开头讲到的道士作法事件。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舆情,更多折射的是许多人对风水鬼神之说的盲目迷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为了求平安求好运,不信马列信鬼神,家里供奉“大师”开光的“靠山石”“转运石”之类的神物。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人工降雨一样,用大炮轰醒装神且装睡的大小老虎们。当然,这是说的另外一种生态了。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央派出六路环保督察组,分赴江西等10个省区,掀起新一轮督政问责风暴。相信,不久又有一批人乌纱不保了。
节日诗词悦读系列随笔,持续更新中,感谢关注!您的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节日诗词悦读| 国际博物馆日,你知道《清明上河图》背后藏着三幅图吗 ——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悦读
节日诗词悦读| 全国助残日,你是否认同“济物须乐施,厚费宜无悔”? ——洪繻《援道殍志感》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