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钱梦龙先生
——读《教师的价值》
惊悉钱先生千古,深感哀伤惋惜。纸笔传千古,阅读学习先生的著作,是最好的悼念与告慰。
《教师的价值》是今年继《这就是芬兰的教育》(钱文丹)《教育的减法》(朱永新)《教育的细节》(朱永通)之后阅读的第四本有关教育的书本。记得刚出来工作那会,无意间读了钱先生的《导读的艺术》。那会刚刚颁布新课标,全国上下启动新一轮课改,怎么教语文?于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小白而言一头雾水,语言、语段、内容、主旨、写法、写作等等,纷繁复杂,都说语文不好教,确实如此啊。印象最深的是《导读的艺术》中所阐述的“三主”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给了我莫的帮助。书上说,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给了我设计教学的一个明确方向,课堂中要重视学生引领学生自读预习,关注学生自读预习情况,以此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起点,而不是不闻不问地按照教参按部就班地讲解。还有,课堂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学会自行解决自读中所产生的问题,不授之以鱼,而授之以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而今读《教师的价值》再次重温了钱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并对“三主”教学理念的产生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而立体的认识。“三主”教学主张,肇始于19世纪50年代,而闻名于80年代。可惜在21世纪的今天,有些老师的语文课,仍然以我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国家都走进新时代新征程了,他还是寿星老儿练琵琶 ——老调重弹,实在有点说不去呀!
书中另一处使我受益匪浅的是第一辑内容《我的教学传奇》。先生粗线条地回忆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一个蜚声教坛的语文教育专家。一初中毕业生,能胜任语文教学吗?能,只要你像钱先生一样,有博览群书的爱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与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现摘录文中一段,看看钱先生自小是怎样读书的:
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就爱读课外书,最初爱看小说,中国的“四大名著”和“聊斋”、“儒林”等,我都读得爱不释手,尤其是《红楼梦》,在初一、初二两年间至少看了三遍。大观园里那些才女们吟诗作赋的才华,更让我心驰神往不已,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们一样锦心绣口,吟风咏月。于是就开始读诗,到初二时我已把《唐诗三百首》差不多全背了出来,连《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我都能一背到底,不打一个“格楞”。诗读得多了,居然依靠一本《诗韵合壁》无师自通地弄懂了平仄和诗韵,并学会了“吟”,即按照平仄规律拉长了声调唱读,这更增添了我读诗的兴趣。后来我又由读唐诗扩展到读《古文观止》,再由读古代诗文扩展到读当代作品,比如鲁迅的杂文、小说、散文,我都爱读,几乎买齐了鲁迅所有的杂文集、小说集的单行本。后来由“读”迷上了“写”,看到当时高中部都办有壁报,于是自作主张也办了一份壁报,正好从《庄子》里读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这个句子,便取名《爝火》(当时很为这个刊名得意)。(以上为引用原文内容)
这样的阅读量,估计差不多可以达到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水准了。书中很多文章的语言,言辞典雅,张驰有度,便知先生的国学功底深厚,这是他成为一代语文教育名家的坚实基础。反观自身,读了多少书呢?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寥寥数语,聊作纪念。先生于语文教育的贡献,是我等无法企及的高度。向先生学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