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举办大型学生交响乐团,面临着非常多的具体困难:资金方面,没有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人才方面,众多的冷门乐器缺乏持续的生源补充;师资方面,本校的老师一般不具备指导大型交响乐团的能力,外聘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指导效果难以掌控;时间方面,从家长、班主任到各级领导都缺少那种坚决支持、保障学生按时参加排练的原生动力,乐团排练时人员不齐,时间不能保证的情况几乎成为死结。这些都是中学交响乐团数量少而且高水平乐团更加稀少的原因。
但是,毕竟还有不少学校的学生乐团办得风生水起,他们一样会面临以上困难,那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追根溯源,无非是“责、权、利”三字,理顺了这三个字的关系,具体的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
首先要搞明白“利”字,就是说做这一件事对谁有利。学校为什么要办乐团,而且要办大型交响乐团?无非就是阵势大,影响大嘛。阵势大,参与的人就多,参与的人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覆盖面就大;阵势大影响力自然也就大,不论是在校内活动还是对外演出,大型乐团能够胜任的曲目范围都非常广泛,音响效果和临场效果也极具气势,震撼人心。即使参加比赛,由于中学生毕竟专业水准不够高,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人生经历简单单纯,个人或小团队理解演绎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准确程度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准,所以整合集体力量的大型乐团的竞争力是远大于小型乐队的,大型乐团比赛获奖的几率相对更大些。在一些重要场合演出和获得一些重要奖项,对学校来说,都是非常乐于接受的,至少表面上这些事迹都是学校办学水平高,学生综合素质高和校园文化活跃多彩的重要体现。
数年前,某市一中乐团办得非常成功,多次在全国比赛获奖,数次出访国外,承担着全省高雅音乐进校园任务,风光至极。乐团最辉煌之时也是学校办学成绩和社会影响最大之时,学校和乐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乐团成为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效果的绝佳的彰显媒介。随着一中办学水平的下降,乐团的水平也呈现逐年下降之势,另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凭借乐团弯道超车,实现了学校利益的最大化。这所学校在高考排名上非常靠后,所以把艺术专业高考作为办学的主打方向,但仅凭艺术专业高考也难以树立学校形象。这所学校有着非常深厚的乐团传统,全国第一所学生交响乐团就出在此校。当一中乐团式微之时,这所学校抓住机会,大力发展交响乐团,调动一切力量,挖掘一切资源支持乐团成长,终于,成功上位,成为代表全市甚至全省最高水准的学生乐团,承担全省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稳居全省比赛冠军,多次在全国比赛获得金奖!这所学校也凭借着乐团带来的良好的社会声誉、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举扭转颓势,学校声誉蒸蒸日上,上级部门青眼有加!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办好一个大型学生交响乐团,最大的获利者是学校。那么,谁获利谁出力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学校要出力必须落实在具体的人身上,那么落实在什么人身上最有利于乐团发展呢?既然乐团办好了最大的获利者是学校,那么反过来思考,乐团办砸了承担责任的人是谁就很重要了,下一篇专门谈谈关于”责“字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