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许罡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家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无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北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有部电影叫《河东狮吼》。不知道这个典故的话,还以为河的东边有狮子在吼叫。那么,赶紧逃命吧,狮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陈季常,是北宋时期的大才子。河东狮吼的典故发生在陈季常的身上,却被他的朋友苏轼用一首诗给记录后流传至今,也引发了人们对陈季常这个人的猜想,也更让人想读一读记录了“河东狮吼”这个典故的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古郡名,柳姓是河东望族,狮吼在佛家比喻威严,陈季常好谈佛,所以苏轼这么写。从此“河东狮吼”就比喻凶悍的妇人。后广为传播,成了成语。南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条对“河东狮吼”这个典故,有如下记载:
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蓄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龙丘居士亦可伶,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这四句诗,有点挖苦的意味,换着一般人,可能陈季常都会接受不了而大发雷霆。但是,现实中的事情往往会有“无心之举”带来的奇效。陈季常跟大文豪苏轼既是同乡,又是好朋友,不过的名气比苏轼小多了。也许,如果没有苏轼的这首诗,陈季常很可能被厚重的历史所淹没。
事情往往就这么凑巧。发生在陈季常身上的一件事,被苏轼用调侃的口吻记载下来之后,竟然让陈季常的名声大振,身价倍增。以至于一千多年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被拍摄成电影《河东狮吼》。
苏轼于1063(嘉佑八年)初识陈季常,当时苏轼在陕西凤翔府任签判。陈季常的老爸陈公弼任凤翔知府,苏轼的顶头上司。
陈季常出生不错,他的父亲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工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陈季常也是实打实的高干子弟。他也很有才,但天生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所以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黄冈县志·古迹》载)。也就是说,做起了民间隐士。因为有良好的出生,家底比较厚,原本已有不小的名气,即使隐居不做官,什么事也不干,吃穿用度根本不成问题。
自古以来,文士皆风流。陈季常也不例外。古代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大都养一些能歌善舞的美女,每逢有贵客来,一来让这些歌女为客人助兴,二来也显示主人家不凡的身份地位。
陈季常也养了一大群能歌善舞的年轻美女,“每逢客至,必以歌妓宴客”,也就是说为客人演出。他老婆叫柳月娥,是个大“醋坛子”,非常担心老公跟哪个歌女弄出点“桃色新闻”。为了确保老公出“事”,柳月娥平时不离老公左右。但是,古代女人的地位低,有客来她就得回避,有贵客在,她更不敢跟老公闹,以免有失体统。这让柳月娥很不是滋味。
后来,柳月娥想了一个办法。每当陈季常陪客至酒酣耳热时,她就在隔壁房间里用木杖猛敲墙壁,大呼小叫,闹得天翻地覆,客人们很是尴尬。而最尴尬的是他老公陈季常。
陈季常与柳月娥的这件事如果到此为止的话,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深的痕迹,并在后世掀起了巨大的“风浪”。只是后来苏轼拜访陈季常的时候,苏轼看不下去了,也就写下了这首令后世回味无穷的诗。
陈季常与苏轼是多年的好朋友,而朋友之间往来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可不寻常就在于,苏轼是大文豪,名气大,粉丝多,他又是一个极风流的人物。柳月娥担心自己的老公经常跟苏轼在一起,怕受到苏轼的影响也变得越发风流起来。因此,柳月娥打心里就不喜欢苏轼来家做客。
公元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给当时的神宗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朝中小人挑拨,引发“乌台诗案”。苏轼被发配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一职。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相当低微的小官。苏轼觉得自己原本一片赤诚之心,却招此厄运,不由得心灰意冷。
仕途处于低谷、心情极度烦闷的苏轼到任后,便去拜访老朋友陈季常。柳月娥也在家里故意弄出些不三不四的动静来,搅得苏轼更加心情烦躁。
苏轼看了看陈季常,用眼神在发问:这是怎么回事?只见陈季常目光呆滞,傻傻地避开苏轼的视线。苏轼是个心细的人,他觉得柳月娥这么做,肯定有其原因。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苏轼觉得不可思议,只好悻悻地离开。
5年后的公元1085年,苏轼在黄州的贬期已满,熬过了心灰意冷的5年,心情感觉好了不少,于是去拜访了吴德仁。吴德仁是蕲春人,也是当时的名士,同样地也跟陈季常隐而不士。苏轼曾到蕲春兰溪游玩,本想与吴德仁见个面,叙个旧,遗憾的是,并没有见到吴德仁。
苏轼觉得像吴德仁这样的生活很自由自在,顿生羡慕,联想到陈季常养一大群歌女那样悠闲的生活,写下了《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一诗。在诗中,苏轼表达了对吴悠闲生活的向往,也饱含对陈季常的调侃。
苏轼的本意只是发发牢骚,顺便调侃一下老朋友。却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季常从此名闻遐迩,成了怕老婆的典型。
自古以来,凡是有素养的人,都是没脾气的,对谁都和和气气,宁可自己低声下气,也不愿意气用事。作为当时的名士的陈季常,无可否认也是有很高素养的。因此,他宁可被人笑话成自己是个“怕老婆”的懦夫,也不肯自降身份。
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两千年前的孔圣人就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他为何发出这种感慨呢?他屡屡受到小人之气那是肯定的了——史有记载,而他到底是受了哪个女人的气呢?是否是孔太太嫌他不能赚钱尽会胡扯,让他跪搓衣板吃冷饭,而发了这样的千古牢骚!
孔圣人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坐标,也是世界文明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他发出如此慨叹一定有深切的感触。
现在乃至今后,女人与“小人”依然存在,对于“小人”我们可以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而对女人,我们想不近,好像也不行,理学大师朱熹尚且难禁女色,况乎芸芸凡夫俗子?于是就有张敞画眉,于是就有河东狮子吼,于是就有跪搓衣板,于是就有“三从四得”,于是杂念一起,诸烦丛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河东狮子的这一吼,在现今看来,却有打击“婚外情”的示范作用。无论古代,还是现在,花心的男士应该居多。老婆为了避免老公在外面养“小三”,严加管教,也是情有可原的。倒是像陈季常这种怕老婆的男人,其实还真的是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