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背诵了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的这首《踏莎行》虽然算不上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但作为写暮春的词来说,无论表达还是意境上都算得上精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现在春天刚刚到,还没领略到“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场面。但年年春去春来,年年杨花扑面,春风拟人化的调皮、让满城飞絮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那杨花到底是柳絮还是杨树开的花?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二月柳飘絮、三四月杨树开花,可以作为鉴别方式,但这与诗词中的杨花干系不大!个人觉得,既然古有“杨柳”并称的说法,何况多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诗词,杨花就没必要解释得那么绝对了吧。
白如雪、轻如绵的杨柳花絮次第开放,在诗词中要的也就是一种意境。不如,我们一起来赏一首杨花诗、颂一首杨花词,看看古人眼中杨花的模样。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看完古人“借物抒情”的含蓄表达,再回到这两句词本身,看看这种场景如今作何解读呢。
记得前两年满城飞絮的时候,“蒙蒙乱扑行人面”俨然成为新闻事件了。现代的人恐怕更是对这个“乱”字深有体会——每年杨花乱飞的时候,过敏性鼻炎犯了、呼吸道疾病多了,扰乱的是身体的舒适感;飞絮影响到出行,无处不飞花毫无诗意可言,心情怎一个烦字了得。
现代人很难再从杨花在诗词中的意境中得到精神的抚慰和寄托了。相反,缺少了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的现代人,在杨花铺天盖地的季节里,收获的只有娇气身体越来越多的不适反应,以及疲惫无趣心灵的焦躁不安了。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如果玩“飞花令”的话,愁、梦和酒这三个字的比拼那可要战上好一会儿了。今天,我们就不提了,只来说说斜阳吧。
斜阳,一般是指接近傍晚的太阳。红彤彤的斜阳照着大地,世间万物被笼罩在余晖中。
余晖下,我喜欢迎着斜阳,转身就能看到自己被拉得很长很长的影子。此时的阳光柔和而不失温暖,一个人,就这么默默的站着,享受着短暂的宁静时光,内心也是暖暖的。
古人的斜阳,层次更丰富多彩、变幻莫测,心情不同,斜阳呈现出的意境也不尽相同。拿陆游来说吧,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境遇心情下,单单一个人就拥有了很多种斜阳的不离不弃、惺惺相惜啊。
依仗立斜阳——《杂赋》
檐角挂斜阳——《晚雨》
归艇满斜阳——《梅市道中》
数声残角报斜阳——《昼睡》
双双黄犊卧斜阳——《城上》
悠悠扶杖立斜阳——《初夏幽居》
西窗容易又斜阳——《春日杂赋》
江城残角伴斜阳——《霜天杂兴》
再来两首我个人很喜欢的词,虽然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意境,但却挥洒着同样是无尽温馨美好的斜阳。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当“斜阳却照深深院”的时候,如果心中能想起某个诗(词)人的某句诗词,是不是也如斜阳余晖普照世界一样,得到了心灵的抚慰和温暖?如果有的话,诗词的力量肯定是在你的心中渐渐扎根生长,彰显出它独有的芳华,衬托着你简单、平凡却不失温暖的生活。
渐行渐远不后退,热爱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tà suō xíng),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词牌名。我背过几首,背着背着有时忘了、有时混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只有秦观和欧阳修的两首了,看来真是功底和功夫都不行啊。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怪不得,背来背去,又是忘又是混的,加上我背的晏殊的那首,这三首都是写的春天景色,而且词中的山啊、梅啊、斜阳啊的用词酌句,还有离愁啊、别绪啊的感伤情怀,还真是挺像的。
不晕才怪!所以,以后不能仅仅是背诵,还有了解作品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比鉴赏,这些东西对理解诗词和对诗词有更持续兴趣的扩展、补充和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