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种族歧视的教育
一直不太会讲故事,所以就会经常听别人讲故事。最近在“得到”上听到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
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美国爱荷华州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珍,和孩子们讲过种族歧视。金遇刺后,她就在教室里将金博士评选为“当月英雄”。
孩子们知道金,但是小镇居民都是白人,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种族歧视,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杀金博士。
珍老师很想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什么是种族歧视,又不想用说教的方式。
她把学生分成蓝眼珠和褐眼珠两组,告诉学生,蓝眼珠的人比较优秀,所以要坐在教室前面。而褐眼珠的人天生比较差,只能坐教室后排。
不仅如此,她给予了蓝眼珠孩子更多特权,他们比较聪明嘛,所以下课玩耍的时间更长。而褐眼珠的学生则要在教室多念书;不仅于此,还要戴一条围巾,以便和蓝眼珠的孩子区分出来。
结果珍发现,学生立刻起了变化。下课时两组学生各自分开,不在一起玩。而蓝眼珠的学生会看不起褐眼珠的学生,没事就嘲笑、捉弄他们。
隔天珍老师突然宣布,自己搞错了。原来褐眼珠的人才是比较优秀的,一切要颠倒过来,蓝眼珠的所有特权全部转给了褐眼珠的学生。
蓝眼珠的学生瞬间坠入地狱,感觉自己又笨又讨人嫌,很难过,有些孩子哭了。
褐眼珠学生翻身革命把歌唱,高兴得要命,连回答问题写作业都比平常好。
最后珍宣布,这是她的实验,蓝眼珠和褐眼珠没有差别。老师是想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种族歧视,以及歧视如何造成仇恨。
这样的教育方式,像一块烙铁,深深地烙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两次不同的感同身受,歧视别人和被别人歧视,这样的教导,我想孩子们一生并引以为戒。
2. 为什么不和我玩?
学校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天台,有树有草,有平地有休息的长椅,是孩子们疯玩的乐园。孩子就经常能见到几个熟识的小伙伴,也经常因为谁和谁玩,不和谁玩闹别扭。
这一天,奇奇和扬扬玩着扔纸飞机,耐耐一直和几个小伙伴骑着他的电动滑板车。然后他的小伙伴走了,他想加入一起玩纸飞机。
过一会,耐耐跑到他爸爸跟前,啪嗒啪嗒掉眼泪,“他们不和我一起玩,扬扬还推了我”。
“可是你也没有先和他们玩,你刚才不是也和你自己的伙伴玩电动骑车,都没有邀请他们玩吗?为什么你的伙伴走了,人家一定要接受你啊!你现在可以去尝试加入看看,不行只能和爸爸一起玩”。
孩子爸爸没有介入,让耐耐自己再去想办法融入,最后耐耐还是被两个扔纸飞机的小哥俩拒绝了。
次日,扬扬和奇奇玩了一会,有课就先走了,而耐耐和另外一群小伙伴在草丛边玩挖土游戏,这样奇奇落了单,我让他自己去找那群伙伴,他磨蹭了很久才去,最后耐耐也不理他。
他垂头丧气地回来,让我帮帮他,和耐耐爸爸一样,我也没有介入,只是问他:“你了解昨天耐耐没有人陪着玩的感受了吧?”。“嗯,我知道了,没人玩,真没意思”
最后再试了一次,还是没有被接受,和几个大人玩了一会后奇奇就蔫蔫回家了。
隔了两天,一直和奇奇要好的扬扬跑来找他妈妈,“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奇奇今天就是不和我玩,他只和耐耐在一起玩,他见到我就跑”
孩子过来喝水时我悄悄问了他,“为什么今天不和扬扬一起玩了?”
“嗯,我不想和他一起玩了,他总是只玩他想玩的,不玩我想玩的,我不想再忍了,而且上次还不让我和耐耐在一起玩,我不理他了。“
一直没有人陪着玩的扬扬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他的妈妈也是一个很会引导的妈妈,只是轻轻问他:“你理解那天你和奇奇玩,排斥耐耐他的感受了吧!“
这样的感同身受,三个小伙伴都经历了一次。然后,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和解了,大家现在既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分开,如果后落单的小伙伴想回来也可以随时加入进来,不再为谁和谁玩闹别扭了。
三位家长,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没有任何沟通,却很相似,都采取了不介入。引导孩子去面对这种没有人玩,被自己小伙伴拒绝的失落和难过。只是顺势利导,让孩子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就会自己去想办法融入,解决自己的问题。
3 你也是这样专注的吗?
最近因为看手机,搞得孩子很不高兴。
这天孩子做完作业在看动画片,看到高兴处,一直邀请我一起看。我一直在看手机,对他的要求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了几声。
最后孩子不高兴了,拿着我的手机,放在一边: “妈妈,你就不能放下手机,专注地陪我看看这个动画片吗?为什么你总是嗯嗯嗯呢!”
我突然意识到刚才完全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要求,根本就没有专注听他说什么。
马上收好手机,和他一起看动画片,边看边笑,孩子还在不停给我讲哪里哪里好笑,哪里哪里他特别喜欢。
看了一半,出了一个小状况,他突然自己跑了,捡起地上的陀螺,玩了几圈。我看在眼里,马上撅起嘴,“你看你看,你还让我专注陪你看动画片!你自己都不专注看,跑出去玩陀螺了,妈妈心里也好难过啊!“
孩子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不好意思了。把陀螺放一边,又和我一起专心看动画片了。
专注的能力,大人需要,孩子同样需要。
现在大家都头疼孩子的教育。说话孩子不听,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偏不做什么,不让他做的,他偏要做。有时候,你想开口和孩子讲道理,却悲催地发现,孩子讲得比你还头头是道。
很多道理,我们大人也都知道,也都明白。但只明白道理,又有多少人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从小到大,现在孩子经历的一切,不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吗?曾经希望父母不要对待我们的方式,话语和行为,现在是不是我们又在以同样的方式在对待孩子?
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适时播下种子,善的种子、思考的种子,然后按时浇水施肥培土剪枝,让种子自己去发芽,生长,成熟,经历风雨吗?
我想多年前珍老师也不会想到她播下的种子会对孩子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十五年后美国公共电视做了一个特别节目,访问当年珍班上的小朋友,他们还清楚地记得,那残酷的冰火两重天的两天种族实验,从那天起,他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歧视,还有被歧视的人心里是什么感受,这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让孩子感同身受,教育自会浸润其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