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高潮部分,当属皇帝寿宴时,莅阳长公主金殿陈情那一段了。那是太子与皇帝的正面较量,为了确保谈判能赢,太子萧景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牵制皇帝的御林军;联络朝臣为自己说话;封锁消息,不让皇帝事前知情等等。今天,我们就从寿宴那一天的安排来看看,太子是如何能在这一场谈判中是怎么做的。
抓住先机
寿宴那一天,修养了数日的皇帝精神很好。歌舞升平,心情愉悦,这时莅阳长公主一袭黑衣登场,皇帝心里立刻闪过一丝不满。毕竟是亲兄妹,皇帝还是笑脸相迎。可是莅阳没有一丝微笑,说以谢玉的手书为证,要揭露十几年前夏江和谢玉勾结,陷害赤焰军谋逆的真相。皇帝一听立刻急了,下令让人把莅阳拉走。
此时,蒙挚立马出面,请求皇帝让莅阳长公主把话说完。蒙挚这句话,一方面暗示皇帝,我支持太子,所以禁军听命于太子,你叫不来兵;另一方面也给了莅阳长公主继续陈情的勇气,没事,放心吧,大胆说,没人敢撵你走。
莅阳长公主也非凡人,表面上是在陈述谢玉的五大罪状,实际上把当年祁王和赤焰军谋逆的冤情讲述得明明白白。
此时,霓凰说话了。赤焰军之案,祁王和林燮几乎满门被灭,已无后人为其喊冤。霓凰此时以林殊未婚妻的身份喊冤,也在情理之中。而且霓凰手握十万铁骑,她的这一番言辞也甚有分量,给了朝堂上大臣反抗皇帝的勇气。
蒙挚和霓凰,是太子最有把握不会出现变数的地方,时机出现得恰如其分,给皇帝以压力,给那些摇摆不定大臣以强效定心丸,正式拉开了这场大剧的序幕。
谈判中,先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绝不容许出现失误的地方。蒙挚作为林殊的好友,霓凰作为林殊的爱人,是最不会出现任何变数的人。所以,让他们“打头阵”,再合适不过。
谋划时,一定要分清可控和不可控因素,要学会善于以可控因素为开端,把握最佳时机,抢占先机,然后再随机应变。
人尽其用
霓凰说完,蔡荃接话了,请求皇帝下旨彻查此案。蔡荃是刑部尚书,查案是他的本职,听到这样条理清楚的供词,请旨无可厚非。而且蔡荃又是出了名的耿直Boy,敢说敢干,最擅长直言不讳,这场谈判中,他可以算是大臣中的“先锋军”。
中书令是个老狐狸,最擅长和稀泥,自然是哪边有利往哪边倒。干了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眼力价绝对错不了。蔡荃一说完,他立刻就跑上来“附议”了。
沈追作为太子的“头号心腹”,自然会向着太子,但他是户部尚书,对这样的事情,不便开口多说,以免让皇帝反感,既然中书令都附议了,他正好顺水推舟,也“附议”。
剩下的大臣一看两大尚书,一个中书令都“附议”了,还犹豫个啥,立刻都跪下来,毕竟法不责众嘛。看着太子要赢,总得站个队,千万别在关键时刻惹恼太子。
大臣都附议完了,轮到宗亲了。此时,纪王爷第一个站出来附议。纪王爷人缘好,威望高,他是宗亲的“先锋军”,代表了一部分宗亲的态度,所以皇帝立刻说,夏江和谢玉都死了,死无对证,还有必要查吗?
耿直Boy蔡荃又开始说了,现在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争议,有争议才需要查,不查怎么知道有没有错。查查更明白嘛!
谈判中,谁起什么作用是个必须考量的问题。蔡荃作为刑部尚书,职责所在,恰巧脾气性格刚直无私,实在是主力军的不二人选。作为主力军,蔡荃话语强劲,一针见血,直戳要害,实在是“强助”。
世上最难把握的是人心。谈判时,人是最大的变量。知人善任才能让每一个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添加砝码
这场谈判以长公主为开端,言侯作为压阵。长公主是皇帝的亲妹妹,言侯是皇帝的大舅子。言侯最后站起来说的”臣附议“,基本上已经让太子胜券在握。
此时,胜败已定,就差皇帝低头认输了。皇帝此时也知道这一点,语气回缓,开始试探太子的底线。你们要重审,可是主谋都死了还审什么啊?你们这是要逼宫造反吗?是不是准备把我杀了才满意?
太子说,没有,我们不想杀你,你只要重新审理此案便好。皇帝说,你不杀我,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可是他呢?他是不是要杀我?
林殊站起来,历数林燮作为皇帝曾经的好友,后来的重臣,是如何不顾生死地救他性命、助他登上皇位、帮他平定内乱。而皇帝呢?为了守住自己不容任何人轻视的皇权,却背叛了曾经的友情、同患难共生死的约定。
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皇帝已无路可退。情急之下拿起了宝剑,剑尖直指林殊。当太子以身相挡,直视着皇帝的眼睛说“我绝不是第二个皇长兄”时,皇帝其实已出光了手里所有的牌。
谈判中,胶着局面常现,为了彻底压倒对方,手里握有的砝码可能会关键时刻逆转局面。太子的博弈,因为皇帝事先并不知情,所以能以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如果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谈判,有分量的砝码必不可少。
不要太早打出你的“王牌”,也不要过早表明你的底线,握在手里的“砝码”,要让它在关键时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