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篇!
引导一个人做出决策,利用“利害关系”的框架,更容易达到你所需要的结果。
如果需要和你的客户打交道,让对方认同我们的解决方案,认同我们的建议,认同我们的价值描述,你还需要进一步抓住干系人群体中存在的“疼痛链”。
稍作提示:如果期望从这篇文章中得到更深的理解,建议你去再读读我的另外两篇文章:《献给所有需要面对杠精的人》、《商业分析模型三——组织结构图》
如果你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从认识客户,挖掘需求,制定方案,签订合同直至完成项目,验收交付、收回款项的全过程的话,你就一定会有一些感悟。那就是,在一个企业中,某个职位上的人所担心的问题(或者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工作困难,而是会形成一个链条。这个链条可以上达老板,下至一线员工。我们管这个链条叫做“这家公司的疼痛链”。
举个栗子:
假设为了开拓市场,你结识了一家公司的市场总监,她现在正在为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而苦恼。究其根本原因,你发现他们现在对消费者的购买模式的认知已经落伍,对采购的途径了解非常浅薄。
也许别人的问题,恰恰可以成为你的商业机会。毕竟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朱兰曾经曰过:“项目就是一个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你发现的这家企业的某个部门负责人所面临的问题,就能够足以让你获得这桩生意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这样就认为可以拿到单子,我想很多有经验的人,都会“呵呵!”。结果将难以预料,风险太大,而且会浪费你的精力和你公司的资源。
最佳的做法是,利用这位部门负责人,顺藤摸瓜,获得该公司更多人的信息和反馈意见,梳理分析出每个人在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对问题的影响描述、对问题影响辐射面的理解......。而且仔细分析后,还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你会发现这些人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性的,而且有些人面临的问题/困境存在因果关系。
如下图:
一个市场总监的“疼痛点”会与她业务的接口对象有着相互关联,这一系列“疼痛点”形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岂不是形成了一家企业的内部的业务“疼痛链”吗?
所以从这张图里面,我们要体会下:一个人的疼,不会只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关键要理清关联关系。
如果你能够进一步挖掘,你会发现“更大的天地”:
这就是被完整挖掘出来的、一家企业的“疼痛网络”(栗子)。
有了这个“疼痛网路”,再加上我给你的《组织结构图》,获得某个项目的签约,会不会更有把握了呢?
当然,这还是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的工作是需要和客户频繁接触,争取和他们每个人都能够面谈n次,充分挖掘需求,并在启发需求的过程中,用“疼痛链”做引导,将他们的采购意向逐步推向己方。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学会“提问”。学会提问,成了一半!并掌握访谈技巧,通过一些列的“封闭/开放式问题”、“语境相关/语境无关问题”、“指引性/探究型问题”......将客户的意向引导向我方的能力范围内(火力圈内)。
当然,一个老练的商务人员是不需要这么刻板的流程的,他们会驾轻就熟地达到目的。但是,无论语言如何组织和现场如何发挥,其流程与这个框架大致相同,无非是临机应变的裁剪结果。做为需求启发的新手,可以尝试下刻意的训练。等你是个“老司机”后,这张表就只是你的一个纪念品而已。
最后我们总结下:
掌握一个公司内部的“疼痛链”结构,能够让你更容易“引导”客户。
一个人的“疼”会连带影响一帮人跟着一起“疼”,只是大家的“疼”各不相同,但却有关联关系。
还有两个小工具给到大家,可以尝试用下:
一个是“疼痛点”记录模板:
另一个是“问题引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