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工作日的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在店里看店,周末的时候去上导游证考试的培训课,同时还要忙着新房装修的事,家电家具等一系列生活用品的置办,以及关于结婚的比如婚庆、酒店等等琐碎的事情,自己跟陀螺一样,仿佛被生活抽打着停不下来。
年底的时候,新家也装修好了,也有了温馨的样子了,婚也结了,导游证也考下来了,新的工作的也趋于稳定了,忙着忙着,该干的事情都干了。内心饱满的都能把正的能量溢出来了。
今年,忙完了三个小假期,七月份的时候就把店盘出去了。于是,轻松了不少,但心里也空落落的。幸而有“逸小文”鞭策着我努力用文字来充实我的生活,取悦我的内心。虽然,我没办法每天都有更新,因为素材与灵感不在的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写出任何东西,但是我每天都在想“今天写点什么呢?”当有灵感的时候,就会立刻写在本子上。
昨天,去报了培训班,准备学习新的东西。这样至少有两三个月的周末是没办法休息的了,可我却觉得特别期待,因为这一项新的技能将丰富我的生活,让我变得充实。
我发现,我喜欢这种忙碌的节奏,尽管很多时候会觉得累,却在回头看的时候觉得,也还好啦,只是把闲置的时间拿来给自己充充电,比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好的多。
现在的生活又回到了两年前,早起下班,下班回家的模式了。回家吃完饭后到睡觉前的三个小时左右,对我来说太宝贵了。我一般是练字,看书,写公众号,有时去打打球,跑跑步,时间根本不够用。
想干的事情越多,利用时间的效率就会越高。练字、打球我没办法保证天天做到,但会时不时的安排到晚上的事项里。看书,是每天睡前一定要做的。睡前的阅读差不多坚持了两三年,一般出门的时候我都会在包里放本书,只是看书的速度太慢。
胡适说过进入社会后,最容易走向堕落的方式最重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二类是抛弃学生时代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类堕落的人,往往认为所学无用,或者是用不着学问一样可以混饭吃,过日子。抑或认为没有做学问的环境,没有设备,没有师友的切磋指导,就心灰意冷,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二类堕落的人认为,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在社会熔炉里,甘心放弃自己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
很多人都感叹高中的时候是我们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候,这说明之后的我们是悲哀的,没有增益,没有进步。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工作状态,学习就变得很难。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借口,业余时间对一个人的影响远大过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里,我们很容易变得机械化,变得故步自封,可到了在业余的自我时间里就可以发散和多变,当然这取决于业余时间干什么。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你会发现,有的人越忙越有时间看书,越忙越有时间健身,越忙越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使自己更加丰富有趣有才。而更多的人是刷剧、泡吧、撸串儿等等,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放松,岂不知,越是这样,自己越觉得空虚。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让自己没办法逾越。大把的时间,可以学一项新的技艺,外语、摄影、茶艺、绘画、花艺、料理等等,再不济也可以看看书,练练字,在沉心静气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
不给自己充电学习,一时看来并没有什么影响,谁不是吃饭工作睡觉啊,可时间长了,就会跟不上节奏,被优秀的人淘汰。
行为心理学上说: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那么新的学习内容,比如读书或者健身,我们坚持21天,那么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为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我们所做的努力,所坚持的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也相信,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