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我的一生。”我们许多人在看书与不看书之间挣扎。那么今天分享一本书《阅读变现》,这是日本作家山口周写的关于打造个人知识IP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
书中写到,如果一位商务人士想要提高可持续的、高级知识生产力,就必须阅读两类书籍,一类是“商务类”书籍,一类是“通识类”书籍,那么,这两类书籍要“读什么”和“怎么读”呢?
书中写到,商务名著好比“常规演技”,而“通识书籍”好比“自由表演”。如果只掌握商务书籍,就不能与别人拉开差距,而如果只看通俗书籍,那么就很难创造出生产力。比如,一群成功人士如果坐在一起吃饭,通识书籍就可以给他们带来话题,让他们能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在阅读本领域的专业书籍是,要学会“狭窄深奥”的阅读芳法。就比如我们去打一口井,只有往深处打,才能找到水源,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服务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这样读书,就不能囫囵吞枣,也不可以求快,与其阅读10本专业书,不如把1本书读10遍。因为你看了10本专业书,吸收的精华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看一本书10遍却更有可能吸收百分之八十。
在阅读通识书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有压力,尽可以找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我们与别人拉开差距,这是可以采用“宽泛浅显”的阅读方法,多方面涉猎,让我们在生活做个“有的聊”的人。
不同年龄读什么
书中写到“曼陀罗读书法”,就是先从本专业权威的古典书籍开始阅读,向四周外延填充。如果你眼下二十多岁,那么一边深入阅读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书籍,将曼陀罗核心书目阅读一遍即可。
我们在制定人生战略时,应展望20年后,我们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比如现在我是上班族,20年后,我想通过写作实现我的财富自由,所以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每天规定时间写作,规定时间看书。从量变到达质变。30—40岁的时候就要深入曼陀罗的第二层。这个时候工作稳定,基础知识也相对扎实了,我们就要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去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要学会“超高速输入型”阅读术。
怎么找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书
人跟人刚开始的交往讲究眼缘,书也一样。我们怎么检查一本书时候与自己合拍。第一,粗略阅读“概要”部分,看看概要部分西部吸引你。接着翻翻目录,看看目录有没有吸引你的内容,随便找一页,看下去,如果自己感兴趣,买下它即可,如果不感兴趣,也别急着下定论。再看一页,还是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就真的与书这本无缘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手中的这本书是经典名著,豆瓣评分很高,各行各业大咖都在推荐,如果自己不喜欢,那么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书中,作者说,千万不要有这种负担,每个人喜欢的书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同。没有哪本书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手中的书,那么就放下它,不要有执念。
我们读书其实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框架,不断填充,就像建房子,先要把根基打好,再慢慢搭起来。
如何实现阅读变现
很多人说,看了那么多书,怎么我的生活还是一地鸡毛。读书时输入,经过大脑处理,不提取出来是不会存储的。而很多人只会输入而不输出。怎么才能实现阅读变现呢?那么就是要将书榨干,把那些水分蒸发掉,留下精华部分为己所用。要相信1000字的输出绝对是有10000字的输入。
当我们的阅读系统搭建好了,自己能从中拿出素材,就不愁没法变现。
我喜欢写散文,之前都是自嗨式写作。后来我研究了几位中国有名散文学家的文章,从语言、感情、结构等方面模仿,走进名人的大脑,用他们的思维写作。这样进步很快,8月底就陆陆续续上稿。
所以阅读变现的前提书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才是变现。这就跟竹子生长一样,前三年平均每年只长1厘米,到第四年就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