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读书会一起精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日子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明天便要开启新的一本书《朗读手册》。在总结分享的准备中,我一直在想,我是否应该将我在书中体会到的所有曾国藩的特质和特征梳理一下,和大家分享。然而脑子里却久久挥不去一个问题,就是曾国藩到底笨不笨?
史上曾论曾国藩资质愚钝,无论是左宗棠或是梁启超都有提到曾国藩的平庸之资。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曾国藩六次考秀才不中,第七次方才勉强通关。而之后功名一路开挂,仕途上畅通无阻,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无论是拯救晚清的藩篱,还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尤其是立志为圣以后为人的正直清廉,恪守职操,却又圆滑变通,一生以做实事,不重虚名为己任,成就许多圣人方能行之事。曾国藩一生成就,看得我热血沸腾,想到他曾经是如此平庸,居然也能成就大事,更是信心满满,以此勉励孩子们。
然而在之后阅读中,随着对曾国藩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对人们所评论他的资质愚笨之说,深感怀疑。虽然人们也说拙到极致即是精明,但他的拙从他自幼起,这是极其异于常人的。他的资质愚钝,不过都是以他考六次秀才不中为例。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曾国藩是怎样读书的,或者说曾国藩的父亲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教导他读书的?真是父子俩读书都是不懂上一句便不读下一句,不懂这一本便不读下一本。也就是说他们读的每一本书都是精读,而非我们常常所用的泛读的方法。泛读往往要求是速读,一目十行,一分钟百字乃至千字,有时可不求甚解,只要取其精华即可。而精读则是要求我们逐字逐句细细品味,有时需要引经据典,细细分析,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意思。曾国藩的精读甚至不止这些,还有反思,还有辩证地读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功夫,他把一本本的书都吃透了。七年以这样的方式将考秀才所需要的书籍,这样的基础才是真正厚实的基础,才是千年大厦不倒的地基。
我分享中也戏言了一句:“曾国藩七年用精读的方式搞定这么多书,其实已经算快的了。”读书这么多年,人生也已过半,回味起很多读过的经典,这是每一本都值得去细细的品味,逐字逐句地去朗读。只是当时的浮躁或者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让我们静不下心来,像曾国藩一样把所有的书都啃透了。曾国藩在小小年纪便已悟出了这种道理,就已经明白,精读书的重要。我虽不知他在准备考秀才时,需要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书。但可以想象应该是儒家或是理学家最根本的一些著作。如果草草读过这些书,我想考个秀才应该是不难的。这是曾国藩偏不,他一本都不愿意草草读过。所以我猜,每年的落榜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的书还没精读完。
曾国藩从小的这种踏实精神才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反观我们自己和所处的这个社会,周围充斥的都是如何走捷径,我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或者达成诉求。相比之下曾国藩的精读之法,持之以恒的踏实,实在是太慢了。然而,能静下心来慢下来的人,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或许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家。
近些日子读书会的妈妈们开始倒逼自己,用认真的态度去读书记笔记,分享和复盘,将书中的内容细细品味和消化,再将书中的精神践行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曾国藩的这一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