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可谓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家里的小学童不知不觉地到了面临中考的年纪,虽然中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是在这个教育倍受关注的时代,人们都恐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家长,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的热情和重视。自从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和老师就一直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不能懈怠,要把考入辽宁省重点三校(省实验、育才、二中)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是市重点。历年来,这几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非常接近,可见竞争是多么激烈。
人人都想上名校,能考上一流的高中,基本上可以说是拿到了名牌大学的邀请函,当然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与努力。处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更多优秀的人在一起,所有人都想变得更优秀,这大概就是人们想进入名校的理由吧。然而进入高中的门槛就是中考,这可能是唯一最公平的方法,不像小学和初中实行划片,只要有钱买个学区房或者落户,再有就是交纳高额择校费,就可以进入重点或名牌小学和初中。高中准入是考验真正的实力,尤其是公立名校,它不是拼爹,更不是拼关系。学习,毕竟是与智商密切相关的一件事。
真正的中考,是从初二开始。初二下学期,地理和生物结课,在正式中考的最后一天,初二的学生也将奔赴考场,参加所谓的地理生物“小中考”。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像地理生物这样的课目是副课。实际上,现在根本没有主副课一说,只要是记入中考成绩的所有课目,每一分都和语数外的一分是有相同意义的。学校基本上在初二下学期一个月左右就完成教材的学习,剩下的时间全部复习。我不禁想起三十年前,那时我们学习这些课目时,竟是那样浮皮潦草。现在大城市的教学真是不一样,研究得很深很细,感觉孩子学完后真正是掌握了一门科学,不得不说,地理和生物挺难。
学校里更是周周考,月月考,各种模拟测试,简直有点儿题海战术,疯狂刷题的感觉。班里有些同学,提前一年就开始上考前辅导班了,十到二十人甚至更多人的大班课,一个小时一百多元的课时费,家长们掏得心甘情愿。然而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加上语数英和物理,很多孩子的周末就像赶场子一样穿梭于各种补习班,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好名次,都拼了。
我家孩子并没有补地理和生物,这些偏理科类的课目,他掌握得不错。其实我最不赞成补习文化课,除了从三岁开始在冠亚学习幼儿的小麦鼠系列课程,一直持续到后来的Let 's go 系列和新概念1,从五年级后,因为我患病等诸多原因,系统的英语学习中断。虽然后来通过新东方的网络课程学习新概念2,但是收效甚微,缺少学习氛围不能专心致志,并且孩子浮皮潦草,应付了事。其他的文化课从来也不曾补习,小学时全班只有他一人没有补习奥数和上辅导班,被老师点了几次名。初一过的还算幸福,他的成绩也不错,虽然相对于入学测试的年组第十二名(年组共26个班,将近1300人)有些下滑,但在班里还是名列前茅的,因此他没有一点儿紧迫感。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补课,人家一路向前奔跑,而我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孩子爸最先坐不住,慌了。于是从初二开始,周末补习语文,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却也是车马劳顿,孩子爸全程陪着,接送,本来一次课只有一小时四十分,加上来回的车程及路途的拥堵,一次课就用掉整整一个下午。不知道补课的作用有多大,反正时间就这样流逝了,或许孩子爸只图个心安吧。
现在基本上人人都能读大学,一家一个孩子,随着全民对教育的重视,考学的竞争也尤其激烈,这无形中让课外补习产业链持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各种班里,大家都在积极地备考,中考的战役在初二已经全面打响,这是一场长达两年的持久战。而孩子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