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读了余华的两本书,四年前读了《七天》,最近读了《许三观卖血记》。也许是“卖血”这两个字给了我错觉,我想当然认为这本书是描写卖血与艾滋病传染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兴趣读。这本书在书友群的出现频率过高,经常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于是阅读此书的兴趣在一个时间点陡升。
许三观是县里纺纱厂的工人,父亲早逝,母亲撇下他走了。
他喜欢乡下的四叔,四叔对他最好。一次回乡探亲他接触了“卖血”群体,乡下人认为卖血能检验一个人身体健康与否,不卖血的男性甚至都找不到媳妇,而且卖血一次能得三十五元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许三观被这些土味的卖血观点影响了,萌生了卖血的念头,和四叔村里的根龙、阿方去县里卖血。根龙和阿方告诉许三观卖血前要多喝水,喝到肚子又胀又疼,牙根一阵阵发酸,这水喝多了,人身上的血也会跟着多起来,水会浸到血里去,身体的血也就变多了,而且卖血之前,无论有多难受,一定不能撒尿,撒尿后会损失几碗血。于是他们一路喝,一路憋尿,脸都憋得通红了,像是怀胎十月似的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卖血之后,他们去馆子吃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猪肝补血,黄酒活血。之后很多年,许三观卖血后就会下馆子,买这两样吃食。
许三观认为卖血的钱意义特殊,所以他准备用卖血的钱娶个媳妇,耍了个小聪明,拆散了正在热恋的许玉兰和何小勇,如愿娶了油田西施许玉兰。
许玉兰生了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许三观最喜欢大儿子一乐,但是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许玉兰在婚前和何小勇发生了关系所生的儿子。许三观知道这件事后,颓废了很长时间,对三个儿子区别对待,甚至想把一乐赶走。何小勇不认这个儿子,许三观只有养着,一乐砸伤了铁匠儿子的头,许三观不愿意付医药费。铁匠带人来把家里的东西都拉走抵医药费,许三观才去卖血付医药费。这是许三观最后的坚持,他给铁匠付钱,不是付医药费,而是付赎回家里物什的钱。
饥荒年,许三观为了能让家人吃顿好的,去医院卖血,但是他不让一乐下馆子,一乐不是他儿子,不配用他卖血的钱。一乐很难过,只能买一个小红薯吃,可是肚子没填饱,找亲爹何小勇,亲爹不认他,他一路走一路询问谁能请他吃面条就认谁做爹。许三观找到离家出走的一乐,带他下了一次馆子。这就是平凡的许三观,也许他心有不甘,但是他有善良的本性。
何小勇出了车祸,许三观初听非常高兴,这个让他做王八的男人终于有了报应。随后他又有些不忍心,认为自己幸灾乐祸的行为不合适。何小勇家为救命,让一乐去他家屋顶上喊何小勇几句爹,把他流逝的生命喊回来,一乐不愿意喊,许三观去则劝说一乐。他听到一乐说亲爹就是许三观的时候,内心也是欣喜的,虽然没有血缘,但是也是亲儿子,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知青下乡,许三观为了能让二乐回城,又一次卖血,用卖血的钱招待二乐的队长。许三观卖血后身体虚弱,二乐的队长不知道情况,硬逼着许三观喝了很多酒,为了孩子许三观不敢拒绝。身为父母,总为孩子计深远,如若可能,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甚至还会觉得应该再为孩子多做些事情。
观看此书的过程,我一直在默默祈祷许三观和那些血友们别染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余华用最朴实的文字写出社会某一个角落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悲苦,读出一嘴巴的苦味,阅读过程几度想放下书,担心下一行文字里的主人公悲惨地死去。特别是一乐得了肝病去上海治病,许三观一路卖血去找儿子,为了多卖血大冬天的喝河水里冰冷的河水,他认为河水能让血变多,于是狠命地灌水,为了突破生理极限,他逼着自己吃盐,喝到膀胱都要憋炸了,两条腿一步一步向前挪,一个月甚至卖了三次血,身上没有一点热气,有位老人带着两只小猪仔,老人为防止小猪冻坏,把小猪仔笼在被窝里。老人在许三多被窝放了一只小猪崽为许三多取暖,小猪仔都嫌他冷,不愿和他一个被窝。许三观一路卖血,活着到达上海,见到了儿子和媳妇,一乐的病也治好了。
许三观算是度过了人生最苦的日子,三个儿子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他也老了。一天,许三多想吃炒猪肝,喝二两黄酒。先卖血,后吃这两样菜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于是许三观去卖血,但是他老了,血头不愿意要他的血,说他的血只适合刷漆。许三观只好回去,他在回去的路上越想越气,气得在大街上哭起来了。知情人把他的家人都叫了过来,三个儿子嫌他在街上哭丢人,许玉兰听到这三个小子对许三观说话不敬,把他们训了一顿,带许三观下馆子吃炒猪肝,喝黄酒。
故事的结局,有点甜涩,相濡以沫是夫妻。本书已经读完,许三观每次卖血,都呈现出与命运抗争的姿态,每次遇到难事,他用源源不断的鲜血铲除前进的坎坷,背负重担向前推进。
每一个人都值得尊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坚强的,生活不会按着你的设想运行,经常会抛出各种措不及防的事情,让你伤一番脑筋。要勇敢而善良的活着,人生就是历劫,生活中的无奈终究会过去,努力活出自己想活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