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女儿醒来就看到了枕边的手机,对我说“看手机,看快手。”我没有立刻答应和也没拒绝,这次我是有意要拒绝她看手机。
拒绝理由。一,有意限制她看手机的次数。以前她要看手机我都会答应,但我的条件是定时,时间到了她能愉快的交给我。她做的很好,限时间,不限次数。二,不让她养成,见到手机就必须看一会儿的习惯。三,最重要的原因,书上说“应该平和而坚定的拒绝孩子,她会很配合。”我想试试。
于是,我对她说“想看手机。”
“嗯。”
“噢,现在咱不看手机。”
听到我的拒绝她开始哼哼唧唧,还带着哭腔,“看手机!”
我又用那两句话一字不差的回复她,三四个回合之后,她依然哼唧,我说“想看手机,行,那我们现在起床,起床了再看。”
她答应了。然后,我们互动的主题换成了穿衣服。
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爸爸受不了一大早孩子的哼唧,开始有情绪,曾经插话。
“好好说话!”
“把时间定成三分钟!”
“不许让他看手机,把手机给我!”
爸爸的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孩子不带情绪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他却不自知的带着情绪,他还忽略了我对孩子是拒绝的。当我们自己的愿望没被满足时,都不能用正常的语气说话了,何况是孩子呢?
第二句是表达对我的不满。以前看手机定的时间是十分钟,现在定五分钟。对孩子有情绪,此时又泛滥到我身上了。
第三句是他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那句话成了他的“救命稻草”,用于结束我俩的纠缠。我回他一个“不”,虽然略带情绪,但很坚定。
回想整个过程,我只关注我的行动——我要拒绝孩子。我能理解孩子哼唧的原因,我也知道爸爸情绪的起因,也理解他的目的和用意,但我更知道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有目的——我想拒绝孩子看手机,有方法——不带情绪的坚定,有备选方案——如果她还是要看手机,那就延迟,起床之后再看手机。因为有了目的,其他的无关紧要的没有帮助的都可以忽略,因为有备选和办法,有了底气,不至于无路可走而崩溃,也有了坚持的动力。
一下子豁然开朗,胜券在握是种什么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