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叹,孩子怎么总是不自信,孩子怎么做事拖沓,孩子怎么越来越忽视我讲的“道理”。今天和一位资深妈妈的谈话让我汗颜,更是陷入沉思。
我是一个罗嗦的妈妈,今天早晨娃娃非常沮丧,他认为自己起来晚了,本来他的打算是早上早起十分钟节省下时间自由安排的,但是他还是在平时的时间起了床。然后穿好了衣服就开始哭泣,说自己起来晚了。我就开始跟他讲道理,连续不断的讲,直到他停止哭泣。接着出门前,娃娃又觉得自己没能早起床,从而没能开心的多玩儿一会儿,又开始抹眼泪。我又开始给他讲道理,一会儿讲时间的宝贵,一会儿惊叹时间从哭泣中溜走。然后突然想起来娃娃曾经告诉我,他哭的时候我把他拥抱着轻声说话就行了,于是我就这么做,果然他不在哭泣。
娃娃上学去了,我走在路上总觉得哪里不对,偶遇一位资深妈妈,她的孩子健康阳光自信,正在平稳的度过青春期。于是向她讨教。
她耐心的听完我的话,说道:“你的话讲太多了。和孩子的话要少而精才对,孩子已经长大,不要过多的去评价他。”
我反思自己,确实在很多时候职业病似的忍不住和孩子絮絮叨叨。但是我的絮叨真的就被他听进去了吗?真的起到教育的作用了吗。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只是在进行一种情绪的宣泄,想到这里我被自己吓了一跳,这不是很可怕吗?!
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位姐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你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一定就要在当下去解决这个事情,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教育契机,让孩子参与到解决事情的环节中来,例如和他一起讨论怎么样在早上节省时间,如果他没有做到就应该认真的告诉他,妈妈负责做的已经做到了,他必须要承担这个责任,而不是一位寻求大人的安慰,因为他已经长大。
孩子有些方面做得不好,重点不是一味的任由大人的性子去指责他,而是去告诉他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具体一点,把他当作朋友去帮助他,帮助他的目的是让他知道怎样去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待家长的站位也是提出显而易见但我却是我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态度。爸爸就是需要我喊上好几遍才会答应的人,而往往是因为他正在玩手机游戏。难道这些不足以对孩子造成糟糕的影响吗?近来爸爸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孩子也变得像个男子汉了些,但是也因为和爸爸关系越来越好,娃娃也把大人的缺点学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家长都没有自制力,怎么会培养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
真是头疼!!!!!
先管好自己的嘴,不做啰嗦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