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未关注孩子成长,是个失误,现在学习践行还来的及,特别是最近一周分别帮纳纳和嘟嘟克服了两个小困难,赶紧记录下来。
纳纳敢“当众认错了”
纳纳是我的大姑娘,今年7岁了,虽然从小我也没有怎么关注她的成长,但在妈妈的引导下,她现在不仅养成了爱看书、爱画画、爱唱歌的好习惯,而且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往往告诉她一个概念,她能很快领悟并用起来。
嘟嘟是我的小儿子,今年3岁了,嘟嘟其实挺乖的,大人一般说给他,他都听,不过最近几个月似乎越来越调皮了,也许正处在成长变化的阶段。
两人经常因为玩的事情吵架,你踢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慢慢就演变为“战争”,家长不可能坐视不管,往往会提出让姐姐让着弟弟,时间长了就有偏袒之嫌,到该改变的时候了。
3月份的一个周末晚上,他们又打架了,这一次我非常正式的把他们叫在一起,提出要公平处理、互相认错。虽然一开始,嘟嘟拒绝承认自己先动的手,好在经过一番说教,嘟嘟先道歉了,但奇怪的是,纳纳死活不认错,也许是害羞,也许不认同“两人都有错,本来就是嘟嘟的错”。
我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父母也认错,因为犯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承认错误也是正常的事,孩子会犯错,大人也会犯错,大人也要承认错误。
本以为是一个很容易达成共识的事,在我对昨天的某个不当行为承认错误后,纳纳妈妈却卡壳了,原来妈妈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好在毕竟是大人,经过一番劝说,妈妈克服了!终于纳纳也克服了!
整个家庭氛围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哈哈
嘟嘟居然“能喝中药了”
嘟嘟之前喝药是没问题的,他喜欢用不带针头的针管喝药,好玩。
这周六一大早,我们计划去万虹广场玩,但却在出门前喝药这件事上卡壳了——他感冒咳嗽,医生开了中药,但药没有甜味,特别苦,对孩子而言,确实是个挑战。
怎么办呢?我和纳纳想了各种办法,而且我还把最近的一本书的理念和方法也用上了,最后终于成功了,我觉得把这套理念和方法详细总结一下,便于以后处理其他问题。
* 关于正面管教的理念。即:要引导,表扬,而不是批评。
* 关于引导的办法:
* 识别并共情孩子的“感知”。比如:是不是“不敢、困难”、“等不及”、“想要”?
* 讲清楚事情发生及应对的“自然因果”,但非惩罚性因果。比如: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应该如何处理,如不这么处理会有什么后果。
* 教其应对感知的“正面概念”。
这次针对“喝药苦”这个困难,我们有效的应用了以上理念和办法。
1. 识别并共情他的感受——我问嘟嘟“你是不是感觉很苦,所以不愿意喝药?”,他说“对!”,然后又说“爸爸知道很苦,爸爸也喝过药”
2. 讲清楚事情发生及应对的“自然因果”——我告诉嘟嘟“感冒是因为你平时光脚、不讲卫生的原因才导致的,感冒就要吃药,不吃药就只能去打针”
3. 教其应对感知的正面“概念”——我告诉嘟嘟“嘟嘟知道药很苦,但仍然能把它喝掉,证明嘟嘟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就是明知道难做,却能做到”
4. 提出问题和选择——我问嘟嘟“你是不是想做个勇敢的孩子?”,他哭丧着脸,但坚定的点了点头,然后把药喝了下去。
当然,最后还剩最后一口时,他再也喝不下去了,这时纳纳做了个助攻,她以身示范,帮嘟嘟喝了一大口,然后嘟嘟把剩下的喝下去了,真的非常棒。。
其实孩子身上还有其他的不少问题,希望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把他们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上来,比如:
* 对喜欢的东西,坚持“要”——这就缺乏“节制”,不知道“家里的金钱有限,不可能买所有的东西,只能买最需要的东西”
* 对喜欢的东西,不愿“停”——这就缺乏“时间感”,不知道“事情有始有终,要给自己规定时间”
* 对想要的东西大喊大叫——这就是缺乏“耐心”,不知道“事情需要一件一件的做,需要等待”
* 对想要的东西只想指指就要,不愿表达——这就是缺乏“礼貌讲话”,不知道“只有礼貌讲话,才能得到回应”
* 坐地、躺地、不洗手、——这就是缺乏“讲卫生”,不知道“只有讲卫生,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