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代,只有农民和工人两种阶级,再加一个知识分子阶层,户籍是固定的,除了读大学、参军,基本上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阶级。改革开放后,很多人通过经商、打工,改变了命运,读书参军不再是唯一改变阶级的方式。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行业细分加速,人们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努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利益分配格局日渐固定。富人的孩子大多以后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以后大多依旧经济不富裕。要想改变出生来的命运,变得越来越难。“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努力奋斗不如有个好爹”。改变阶级又开始变得很难,为什么?
富裕家境出生的孩子,先天就有优势。教育资源更丰富,从小上名校,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培训,老师教学水平更高,学习氛围更好,有钱请家教补习,考上好大学的可能性更高。富裕家庭的孩子,父母学历可能性更高,家教可能更好,更容易接触到新奇的事物,见识更广,为人处世也更成熟。
而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缺乏各种资源,他们在很努力读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努力克服身边,因为读书无用论而辍学的同龄人影响。当他们很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却发现自己见识太少,为人处世、综合能力依然比不过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形成的性格,使得他们更小家子气,更现实,不相信感情,缺乏自信,难以获得别人的信赖。
社会发展到一定地步,对物质基础要求变高。房价物价的高涨,结婚彩礼的高昂,使没有父母支持的人,难以承受。不仅如此,有些人还需要养育父母的责任,承担上一辈家庭的负担。
在这个社会生存,家境不好出生的人缺乏的不仅仅只是物质资源。中国是个十足的熟人社会,做很多事都需要关系。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过得好,拥有资源的人,就算孩子不太优秀,也能托关系,走后门,给他们找个好工作。而缺乏上一辈关系资源的人,很多好的工作都是奢望。
出生家境不好的人,想改变命运,只可能靠天资和自己努力。而社会愈来愈趋于稳定,阶级越来越固化,努力已经不够用了。就算去创业,很多行业都已经竞争饱和了。除非你特别有天赋,或者机遇特别好,才有可能成功。
有同学曾跟我说过,寒门出生的人,天生带有原罪。经济的窘迫、见识不足、性格的养成、需要承担的责任,使得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出生家境不好的人,都稳定在自己的阶级。
其实稳定的社会,阶级改变本来就很难。不唯中国,西方社会也是如此。世家富豪,世家政治家很多,很多穷人的上一代大多也都是穷人。甚至利益的分配会出现马太效应,穷人拥有的资源相对越来越少,他们的子女也越来越难改变命运,后代更加如此。
既然出生时,命运就已经很大程度上注定了,那努力还有必要吗?
也许我们努力也很难改变命运,但或许我们努力一点,就可以让以后子女过得好一点,下一代改变命运更容易一点。就算努力也没有起到用处,至少我们努力过,当我们回想一生,也可以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