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填充我们如芦苇般空洞的内心后,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丰满的,具有真实灵魂人格思想的人,也正因如此,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就成为了大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今后能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陪伴我们走过漫长人生之路的,有父母,兄弟姐妹,有爱人子女以及难忘的朋友们。但是与我们相伴最长久的还是我们自己。在漫长的独处时光中,有微笑,有悲伤,有寂寞难熬的夜晚,也有成功与失败的彷徨。这些情感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发出的,没人能替你分担给你承受,也只有我们自己能给予它解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而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就是对机会的把握,也是对自我的提高。很多人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希望能战胜自我,而你要战胜的“你”又在哪里呢?又有怎样的特点?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自我,首先就要了解自我,关注自我。如果连自己的特点都不清楚,那么战胜自我谈何容易。如果不知道挑战在何方,那该挑战谁?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往往会透过一个人对自己的描述来呈现,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无法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会出现难过或者自责的现象,甚至否定自己,武断的给自己定义为一事无成,排斥不接纳自己,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信心后,美好的生活便不复存在,痛苦悲伤充斥着整个活着的气息中,一切包含活着的事物都令人感到厌烦,可能导致抑郁症,结束自己的生命。
随着时光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周围的圈子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不断学习,那么理想与现实就会产生偏差,在高强度的压力下,精神容易崩溃。所以,要停下匆匆前进的脚步,发现自己的内在,挖掘自己的精神世界。
人类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欲望。但人又是极其富于感情、脆弱、智慧的动物,从知道用树叶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去极力美化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去掩饰缺点。历史上有多少人能勇于正确认识自己呢?忠言逆耳,纣王要剖比干之心,厉王要“止谤”,连一代圣君唐太宗也差点杀掉勇于劝谏的魏征。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过:“人性中有些感情自己也很难承认……”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渴望认识自己却害怕认识自己,所以就痛苦。在这痛苦之中,有人无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隶;但也有些人,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勇于泰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战,进而重新认识了自我。齐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这种善听逆言,勇于改正的胸怀是何等可贵?鲁迅先生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弹指一挥间,历史的车轮又滚过了几百年,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担负着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伟大历史使命,所以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庄子•大宗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子祀和子舆是好朋友。有一天,子舆生了一场怪病,子祀去探望他。见面之后,子祀发现子舆竟然变成了驼背,大吃一惊。但他怕子舆伤心,依然不动声色。谁知子舆一见到子祀就说:“伟大的造物者啊,竟然把我变成了驼背的模样。背上生了五个疮口不说,脸也因为佝偻而贴到了肚脐,两肩高高地隆起,高过头顶,脖颈则朝天突起。”
子祀无奈地问他是不是非常讨厌这种病。子舆却悠闲地说:“不,我为什么要讨厌它呢?如果我的左臂变成了一只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如果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去打斑鸠来烤着吃;如果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变成马,我便可以乘着它遨游四方,无须另备马车了。再说,得是时机,失是顺应。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哀乐自然不容易侵入心中。这就是自古以来的解脱。那些不能自我解脱的人,就要为外物所奴役束缚了。物不能胜天,当我改变不了它的时候,为什么要讨厌它呢?”
子舆可谓是豁达之人。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身体状况的改变,依然能够坦然接受,甚至还想到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让自己活得更好。人只有接纳真实的自己,依照自己的本质好好地生活,才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接近成功。
央视记者董倩采访“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后留下的一番话,让人深思:“让我大出意料的,是他从头到尾的平静,后来我发现这不是平静,是冷静。随着谈话的展开,我发现这个冷静的背后是冷酷。”因为,林在复述作案过程的时候,冷静得就像在做一个实验,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只实验用小白鼠,完全没有“不能伤人身体”的底线。而这个人,竟还是以救死扶伤作为未来职业追求的医学院学生。
正是由于他没有及时的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脆弱,从心底蒙上了一层偏执面,慢慢的发展为心理疾病,导致惨案的发生。如果他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去改变自己总是以仇恨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缺点,他还会犯下这样的罪过吗?
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与这个世界能产生互动,我们总是通过自己能做出的事情来给自己贴标签。认识自己,往往是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完成的。
身处沙漠之中,不知在沙漠的何处,是因为没有参照物,所以沙漠会让人迷路;身处一条街道,周围有熟悉的房屋,一下子就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找到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要在教训和失败中去发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在自己的目标和动力中去寻找。
找到自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不断持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格来依靠。记录分析总结,在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中让心灵成长更为强大。
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了解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底“炫耀”一番,就能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的阴影。自己给自己鼓掌,用心生活,逐步构建健康的人生观,昂首阔步走出一条康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