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提醒
5. “在之路”就在脚下
此书用“搁置”将终极关怀问题中“自我永恒存在”剥离为一个单一的问题,使得我们面对的是一块石头。而以往人们却是将众多终极关怀问题一揽子汇为一个“总问题”,看上去还是一个“一”,但这个“一”实则是将一块石头变成一片戈壁。我们面对的单一的“自我永恒存在”问题仅仅是问题内容涉及“无穷”(永恒),而“总问题”则是问题数量为“无穷”。
何以我们自古以来没有在终极关怀问题上前进一步,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是面对一个无穷问题,而是面对无穷多个问题。
何以我们自古以来仍然没有走出终极关怀的荒原,关键就是我们将本来抬腿就能迈过的一块石头,看作了广袤无垠的戈壁。
是我们的“自视渺小”,将终极关怀放大了。
当前,我们通过区别终极关怀“在与是”不同面向诉求,搁置其他类属“是之路”的终极关怀诉求,先行将关注点聚焦“在之路”。这条路并非在戈壁中找到出路,而是转变观念,看清自己的路其实仅需要一步就能跨越。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提醒读者区分“在与是”、聚焦“在之路”,就是为了不再像过去那样笼统的面对终极关怀,看清是我们人为给自己制造困难,造就出“无垠荒原”。在我们的考察中,发现几乎所有思想者面对终极关怀,都是“永生和状态”都想要,不自觉的将自己置于“无限宏伟的”终极面前,然后再去创造一个“至高全能的”终极者帮助我们解决终极问题。从古至今,我们一代一代的人类,前赴后继的寻求能令自我永远“圆满”存在的终极寄托,如此贪恋太多导致荒原也越来越大,我们的欲望延伸到哪里,荒原就扩展到哪里。
面对随欲望扩展的荒原,许多思想者提出“止念、克欲”的观点。佛法便是用这种方式来应对终极关怀的代表。而此书的方式则是将荒原转变为石头。此书在“前言”花费大量篇幅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令读者看清如何运用“搁置”方法,将“无穷个问题”化简为“一个无穷的问题”,将翻越一个戈壁转变为跨过一块石头。通过这个小小的对比,读者可以大概了解到此书与佛法的不同之处——不是通过“止念”消除问题,而是通过“转念”解决问题。
综上,我们将终极关切面向优先聚焦于“在之路”,再将大问题化简为小问题,最后指出“在之路”就在脚下,只需要轻轻一跨即可。希望读者能明白,作者这里竭力为您呈现“搁置”的方法,反复提醒转变对终极关怀的看法,都是在表达一个信息:自我永恒存在这个问题,真不是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