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农闲,戏院就会请来戏班子唱几天大戏。
戏院在贾寨,是公社驻地,下辖十八村,是唯一的一个戏院。
戏院简陋,土台子,土围墙,墙高四五米,豁牙裂嘴,常有人为逃票跳墙过来,被院里巡逻的捉住,押到门口补票。
戏分白场和夜场。白天看戏的多是老头老太太,还有小孩子。
戏院为了招徕客人,每天派人到附近村子卖小票,小票就是比戏院门口便宜五分或一毛钱,奶奶都是买小票看戏。
戏院把门的是下街的小生。小生把门是出奇地好,黑老包,铁面无私,别人做不来,因为人情世故,断不了走后门,不查票放过几个熟人,小生不,有人说,小生因为把门六亲不认,都散了两门子亲事,不知道是真是假。因此,凡演戏,小生是把门首选。
戏多是豫剧、丝弦、乱弹,还有柳子腔。此地虽属河北,但接近河南,更喜欢河南戏种,如豫剧、曲剧、越调等,像京剧、河北梆子倒不是十分欣赏,尽管县里也有一个梆子剧团。乱弹发源于几十公里的威县,而柳子腔是五公里外的曲周堤上村所独有,都是本土戏。有些戏种也喜欢,如黄梅戏、评剧,往往那些剧团来不到这里,只是从电影上观看罢了。
看戏时,远路的拎着马扎,只图带着方便,早早过去,站在戏台前面,没人遮挡。近路的,不用心急,一来就扛条大板凳,能坐又能站立在板凳上,怎么都能看得见。站在近处,演员看得清,喇叭聒得耳朵嗡嗡的。我那时看戏,不懂剧目,不看剧情,只看哪个女演员长得俊俏,看哪个武生筋斗翻的好,舞枪弄棒花哨,不懂戏!
最有意思的是夜场。
夜场有很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梳洗打扮一番,头上是冷香洗发粉的味道,脸上是雪花膏的味道,身上是香皂的味道,难得还有毛衣上紫罗兰粉的味道。他们不是为了看戏,是为了看观戏的人,凑热闹。有的人在这里和对象约会,有的在这里寻找对上眼的人。
这里是一个女人生俏、男人亢奋的场所。
台上是戏里人生,台下是人生如戏。
热热闹闹,锣鼓一阵紧似一阵,至终戛然而止。
夜场散尽,一片狼藉。
就有人寻找宝贝,硬币,角票,发卡,手绢,总有收获。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戏院里的戏班断了线,戏院开始荒废,锣鼓笙箫渐行渐远,终成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