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感觉到眼前豁然开朗,一种全新的思路展现在我的面前,曾经坚定不移的教育观念此刻全部被颠覆。我们太多的人在培养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都是通过纠正孩子的行为来培养的。而这样做有很大的坏处,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会损害孩子的自由意志,造成的结果是可怕的。这个孩子可能一辈子都在寻找他儿时失去的东西。
最近我又捧起了这本书,其实在儿子八岁的时候我也曾读过这本书,当时我对孩子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这样的变化,那段时间我培养出了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因为我一直给他自由,让他自己安排时间,他才有了主动性以及学习自己安排时间的机会。但是,这本书看过好几年后,我似乎又淡忘了里面的一些观点又回到了老路上。所以,我觉得书不一定读得多么多,应该把一本好书反复的读,时不时拿出来读,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够把这些知识深入自己的血液,把这种观念贯穿始终。
在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看到“潜台词”这个观点时,我感到很震惊。原来我一直在用潜台词伤害着孩子,比如:我说你要认真做事。我一直以为我说的话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孩子接收到的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孩子不认真做事。孩子能听到家长的潜台词,甚至孩子只听到了家长的潜台词。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认可孩子,接纳孩子。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学会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现在想来,这本书当时真的是拯救了我,把我从育儿的歧路上拉了回来。
读到“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这一章,我马上就想到了我们家。最近我12岁的儿子就报了两个课业辅导班:英语辅导班和数学辅导班。孩子的周末要连续上四个多小时的课,回来后孩子说他很累。虽然孩子是主动要参加培训的,但我还是感到担心,担心孩子过早的开始厌学。虽然我一直不赞成小学就给孩子报补习班,但是当听到儿子说别人英语有多厉害,他跟别人差得远呢!我就感到特别的焦虑。当读了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我错的不是不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我错的是不会培养他克服困难的品质。不就是别人比自己学的多吗?不至于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吧?而我现在又用错误的方法来弥补曾经的错误,其实是再犯更大的错误,读到这里我醍醐灌顶。
最近我还做着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每过一段时间买一套书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我最近又给他买了些什么书。虽然他不看,但是我认为不断的给他,他以后也许会看。即使我看到孩子有点不高兴,也没有在意,以为孩子当时心情不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当。直到再次看到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书,这样会给孩子压力,应该让孩子有饥渴感。”以后我会悄悄的把新书放在孩子的书架上,静待花开。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新的领悟。我觉得 :孩子会从我们对他的态度中去揣摩下次该如何应对我们。如果家长总是拒绝孩子,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自己的需求。孩子不可能会想:“这件事对,我可以提要求。这件事不对,我不去提要求。”孩子没那么强的分析力,孩子会根据父母平时给自己的感受来做出反应。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理性的要求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尊重的、包容的环境。孩子有了安全感,就有更多的精力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虽然这本书有些内容是讲幼儿园孩子的教养方法,我孩子已经12岁了,但是我觉得读了后很受用。因为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他们的的成长都是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
我孩子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原本我还想让孩子在较远的一个名校上初中。看了这本书后,我更想让孩子在我们家门口上初中了,因为书中的几句话触动了我:“寄宿制的孩子,不可能把他的问题攒到周末来告诉家长。孩子甚至都忘了这些事,但不代表问题都解决了。”的确,相对于学习来说,孩子的人格成长更重要。孩子还这么小,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不可能都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高中时思想会比初中时成熟的多。高中时,孩子如果想要去更好的学校上学,也有能力的话,再去也不迟。当然,并非不能寄宿,寄宿是一种综合各种因素后的取舍,但寄宿绝不是哪个家长和孩子选择的目标。我觉得孩子如果本身人格基础比较好,他应该是可以消化掉成长道路上的一些问题和困难的。
正如尹建利老师说的,成功的父母总的来说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成功的父母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这种情况并非普遍。当然,这里的成功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事业上成功的父母,他们一定有着良好的智力基因、悟性以及成功的社会经验,更好的人脉和更多的财富,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更直接的成功榜样。之所以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有可能是他们对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或是没有时间陪孩子,亦或是能量很强,但用错了地方……但归根结底还是对家庭教育的规律不太懂。当然,并非让所有的家长都成为教育的专家,但最基本的教育常识还是应该有的,这就需要家长学习。
当然还有一些特例,有些家长并不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甚至似乎没有刻意的去管过孩子。他们的孩子却异常的优秀,不仅考上了名牌大学,而且情商也非常的高。这是我们常人拼尽全力也难以企及的。如果你问他们用的什么教育方法,他们大都会说:“我也没太管孩子。”这不是他们矫情,这是他们的真实情况。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这位母亲本身就很聪明,很优秀,很有才能,为人处世很得体,本身素质就很高。因为时代的原因,她选择了报考中师,成为了一名清贫的农村教师。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依靠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自身的性格以及没时间等,都不是问题。曾国藩就是通过写家书来教育孩子的,他也不经常在孩子身边,但教育孩子非常的成功。这本《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总之,我觉得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是科学育儿的助推器。